昌江奏響“綠色”進行曲 工業市縣生態優勢潛力巨大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系列特刊 昌江·生態

              “山水林田湖草”樣樣不缺,工業市縣生態優勢潛力巨大

              昌江奏響“綠色”進行曲

              -海南日報記者劉笑非 特約記者林朱輝

              曾幾何時,昌江黎族自治縣棋子灣還是海南島上一片罕見的沙漠,流動沙丘會淤塞港口,臺風帶來的漫天白沙讓附近居民損失慘重。直到一位名叫陶鳳交的漁家女,她帶領全村100多名姐妹,用26余年時間造林近兩萬畝,將專家斷言“救不了”的沙漠變成了森林。

              陶鳳交的堅持,修復了生態,把“傷疤”變成了盛景;而昌江縣委、縣政府近年來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努力,則扭轉了人們對于昌江“傳統工業市縣”的既有印象,讓資源稟賦的優良生態不斷為城市發展的增添新動力,也通過多措并舉,把“工業城”變成了“大花園”。

              從霸王嶺到棋子灣、從熱帶雨林到濕地公園,昌江的“山水林田湖草”正成為這座城市最自豪的“寶藏”。

              昌江的好生態引來不少野生動物棲息。圖為翱翔在昌江海尾濕地公園的鷺鳥。海南日報記者蘇曉杰 攝

              全面呵護綠水青山

              即便如今在棋子灣畔遍植的木麻黃樹早已經取代了曾經的一灘白沙,但陶鳳交和她的姐妹們仍習慣帶上鐵鏟和樹苗去海灘上看看。用持之以恒的堅持重建海防林、恢復生態植被,是她們放不下的使命,也是昌江近年來對于生態保護的態度。

              截至今年初,昌江黎族自治縣已累計投入超過2億元新增造林面積10.5萬畝,種植木棉、三角梅等特色樹種101.6萬株,同時還在濕地生態區恢復種植紅樹林738畝,規劃建設沼澤濕地保護小區339畝,并率先在全省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立碑定界技術規范及試點研究,生態補償標準高居全省第一。

              將生態紅線“畫”到大地上,是我省根據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要求,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的成果。而昌江作為試點,通過生態紅線的劃定標注出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為生態保護紅線的監管提供事實依據,也讓更多的群眾知曉這條生態底線。

              要讓生態保護理念深入人心,更要全心保護好這片青山綠水。去年,昌江推出了十八項生態文明建設舉措,并全面開展“整治違法建筑、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防治、土壤環境綜合治理、林區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的生態環境保護六大專項行動,讓昌江全面完成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的“雙控”目標,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9.2%,城鄉面貌換了新顏。

              同樣是在去年全面開展的“雙創雙修”,昌江全年遍植木棉等綠化樹種10.4萬株,完成綠化寶島造林8696畝,林業修復面積2367畝、損毀山體修復351畝,城區綠化覆蓋率提升至45.8%,全縣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9.8%。

              通過城鎮內河整治,昌江正努力讓內河水體復清,營造出“水從城過、城在水中”的美好生態。加之同步推進的城鄉綠化、美化、彩化、亮化、凈化“五化”工程,昌江著力打造出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也讓昌江的群眾越來越有住在花園中的感受。

              而海南作為國際旅游島,好生態自然會帶來高人氣。依托黎鄉的綠水青山,昌江正用生態優勢推動旅游發展,同時借助旅游發展,實現城市轉型。

              全季旅游全域開花

              連綿不絕的霸王嶺群山,掩映在一片片蒼翠之中,密布的熱帶雨林之下,卻是一片多彩的世界:神秘的海南長臂猿在這里棲息、2213種野生維管束植物和365種陸生脊椎動物在這里生長,3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6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存在,也賦予了霸王嶺“熱帶雨林展覽館”的美譽。

              坐擁如此物種寶庫的昌江,也將其視為一座旅游的富礦。自去年12月以來,昌江通過不斷挖掘霸王嶺雨林的文化價值,結合豐富的活動、展覽,為霸王嶺的好生態賦予新的文化內涵,也讓霸王嶺成為山海黎鄉新的旅游目的地。

              結合美好生態與民族文化,昌江找到了自己的旅游新名片。

              通過充分發揮旅游要素兼備的資源優勢,并將旅游業作為撬動全縣經濟轉型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昌江以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海尾國家濕地公園、棋子灣國家海洋公園、石碌鐵礦國家礦山公園四大“國字號”公園為核心,加之四季旅游活動為主推手,加快構建起與國際接軌的旅游供給體系。借助引進國際國內一流旅游企業培育發展旅游市場,昌江已經初步打造出“春賞木棉紅、夏品芒果香、秋游棋子灣、冬登霸王嶺”的全域全季旅游格局,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同時,也朝著“山海黎鄉大花園”建設的美好愿景加速前進。

              通過一組統計數據不難發現,今年前三季度,昌江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增速達到7.4%,位列全省第五。優勢生態資源助推旅游發展所帶來的成效初顯,也讓昌江開始謀劃新的旅游發展模式,探索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10月,昌江正式啟動了“冬登春賞”旅游季活動,延續整整6個月的旅游活動,由冬季的6項體育賽事和春季的7項文化活動組成,全線貫穿春節黃金旅游季。借助“冬+春”“強+新”“1+1”“山嶺+田園”“文化旅游+體育旅游”等多種形式的串聯,共同烘托出“霸王嶺上探雨林,昌化江畔木棉紅”這一大主題,借機展現昌江的好生態,打造出旅游的新品牌。

              而依托生態建立起的旅游大格局,最終受益的仍舊是廣大群眾。在完善鄉村振興發展規劃過程中,昌江借鑒了浙江省安吉余村、魯家村的經驗,在高水平、高質量實施美麗鄉村規劃與建設的同時,大力開展農村“綠化、美化、彩化、亮化、凈化”與生態保護修復,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之余,引導群眾參與旅游發展。

              “昌江把壯大特色高效農業、發展鄉村旅游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的根本。”昌江縣委書記黃金城說,以全域全季旅游活動為主推手,昌江正加快建設百家民宿、共享農莊,努力使美麗鄉村成為昌江全域旅游的“點睛之作”,讓更多的農民群眾吃上“旅游飯”。

              黎族民間藝人在昌化江畔木棉觀景臺為游人表演竹竿舞。海南日報記者蘇曉杰特約記者林朱輝 攝

              保護生態絕不放松

              作為工業基礎牢固的市縣,昌江在推進轉型的過程中也時刻意識到:發展絕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為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昌江圍繞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省級森林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四個目標”,深化“雙創雙修”和社會文明大行動,并加快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和“兩違”攻堅,著力提升城鄉環境質量。

              同時通過強化行政監管與執法,推行“環保+公安”“環保+檢察”的綜合執法模式,有效打擊了縣域內污水亂排、非法采砂、占用林地灘涂養殖等違法犯罪行為,通過嚴管重罰保護好昌江的綠水青山。

              從黎母山林區發源的昌化江,是海南第二大河流,奔流的江水最終在昌江境內入海口處形成了一條狹長沙洲,常年淤積的大量河砂致使河道堵塞變道,一度成為昌江環境整治的一道難題。“借助河道疏浚,能暢通昌化江入海通道,提高行洪能力,而分離出來的河砂還能保障昌江建筑工地用砂的供給,這個模式可謂雙贏。”昌江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打擊非法采砂是昌江近年來著力推動的一項重點工作,如今從源頭上解決河砂的供給問題,不僅能有效遏制范圍行為的發生,也能解決昌化江河砂淤積的難題。

              據介紹,今年以來昌江有關部門在持續發力打擊非法采砂基礎上,結合防洪安全、水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編制河道疏浚方案,對昌化江下游河道實施分段疏浚,同時合理計算疏浚總量及分配規劃,讓昌化江預計年產河砂可達50萬立方米,有效保障昌江建設項目以及居民建筑用砂供應的同時,進一步優化海岸生態環境。

              用一套方法解決兩個環境問題,只是近年來昌江在生態保護方面的一個縮影。通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昌江把保護生態作為第一責任、第一底線,不僅積極推進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還相繼實施了廢棄采礦區污染場地治理與修復,、石碌礦山等損毀山體修復等問題。結合國家級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創建抓好城鄉“綠化”“彩化”,一批新種植的木棉、三角梅等特色樹種正美化著黎鄉大地。

              此外,全面落實“河長制”“灣長制”、加快推進“四河一渠”工程、加快治理沿海地區高位池養殖問題、在全省率先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立碑定界技術規范及試點研究,探索建立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等等,都讓人們看到了昌江在生態保護和轉型發展方面的決心。

              數讀昌江生態保護

              截至今年初

              昌江已累計投入超過2億元新增造林面積10.5萬畝

              種植木棉、三角梅等特色樹種101.6萬株

              濕地生態區恢復種植紅樹林738畝

              規劃建設沼澤濕地保護小區339畝

              率先在全省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立碑定界技術規范及試點研究

              生態補償標準高居全省第一

              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9.2%

              (海南日報石碌12月23日電)

              系列文章>>

              推動工業城市轉型 昌江多點發力建設“大花園”

              好生態賦予新優勢 雨林文化助力昌江旅游發展

              昌江奏響“綠色”進行曲 工業市縣生態優勢潛力巨大

              昌江持續加大民生投入 用真心精準扶貧

              山鄉巨變 昌江村民吃上“旅游飯”

              影像 | 砥礪奮進四十年 山海黎鄉成花園

            責任編輯:肖秀燕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社會

            社會民生包羅萬象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夜夜爽| 国产精品66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粉嫩内射白浆内射双马尾|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伊人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99| 日韩一级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国产aⅴ|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洗澡|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1313午夜精品理伦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四虎国产精品|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伊人久久国产精品| 三上悠亚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香蕉久久综合精品首页|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777| 色老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成年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看| 国产精品公开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