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7月23日消息(南海網首席記者 康景林 實習生 韓婷)7月23日,海南發布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案例第四批案例。海南在全國率先以省級名義出臺《海南省不動產統一登記辦事指南》是案例之一,實現全省統一辦理時限,一套材料標準辦理登記,規范政府服務行為,有效解決各市縣登記審查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以優化營商環境和提高服務水平為著力點,海南在不斷改進不動產登記工作,規范不動產登記行為,提高政府部門的誠信度,解決群眾、企業不動產登記“中梗阻”問題,達到減時間、減材料、減環節的目標。這一案例的主要做法有三項內容:
分類梳理明確事項類型。對各不動產登記類型的事項類型予以明確,并按照壓縮時限實際工作的要求,將辦事內容劃分為簡易事項、一般事項、復雜事項。登記事項共57項,其中簡易事項7項,辦結時限為1個工作日;一般登記事項48項,辦結時限為3個工作日(不含公告時間);復雜事項僅2項,為在建工程抵押8個工作日和非公證繼承、受遺贈審核30個工作日。
著力解決收件模糊點。結合海南辦理不動產登記實際,全部去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的兜底條款,將受理材料清單具體化明確化,解決市縣在辦理不動產登記中形成的“視覺盲區”。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首次登記,要求提供“相關稅費繳納憑證”,經函詢省稅務主管部門之后,明確此類登記業務提供的是契稅完稅憑證。
搭建全登記類型業務框架。海南對“林木所有權”概念進行解析和套合,梳理出承包林地的經營權及地上森林林木所有權、森林林木所有權的登記類型,有效填補了國家層面關于林權登記內容的空白;同時將無居民海島使用權納入海域使用權的登記框架,搭建起全登記類型框架,將《不動產登記操作規范(試行)》原有的52種登記類型,擴展到57種登記類型,形成完整的不動產登記類型體系。
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負責人在今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國家實施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之前,各項不動產登記事項分散在國土、住建、林業、農業、水務、海洋等部門,法律規定和標準都不統一。”2015年國務院出臺《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后,整合各部門不動產登記職責,建立了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由自然資源部門統一進行登記,由于不動產統一登記是近年來的一項新的改革舉措,國家要求各地要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創新。
該負責人稱,海南省面積小,便于從“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為此,海南省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出臺全省統一的《海南省不動產統一登記辦事指南》。以高的標準、嚴的要求實現全省一套標準和程序辦理登記,讓產權人只要在海南省內的任何一個市縣都能享受到同樣的辦證服務水平。
經過一段時間實施,該案例取得良好的實踐效果。實現全域統一登記模式,打破行政區劃影響;明確辦理材料,去除不動產登記收件材料模糊點,有效落實“一次性告知”,避免辦事人員因材料不明確多次“往返跑、來回跑”的情況,真正實現“讓群眾少跑路”;轉變審查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轉變不動產登記機構因“審慎原則”導致的審查底線不明的理念,倒逼不動產登記機構以統一收件標準進行審查,真正把準“合理審慎”的脈絡,主動優化登記流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該案例促進信息平臺優化,形成聚集效應:全省一套辦理材料,海口市、三亞市、儋州市在一套材料的基礎上,也著手優化自身的辦理平臺,朝省級平臺模式靠攏,實現“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的聚集效應。
相關新聞>>>
制度創新案例 | 建筑工程施工許可告知承諾制:7個工作日壓縮到1個工作日辦結
責任編輯:吉訓偵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