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果薹草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11月14日海口消息(南海網首席記者康景林 實習生韓婷)14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在海口對外公布了11個海南特有新物種。這是院里四個科研團隊歷時26年不懈努力得來的成果,其中熱帶牧草類的新物種共有5個,分別是尖峰薹草、凹果薹草、伏臥薹草、吊羅山薹草、長柄薹草。
吊羅山薹草
“尖峰薹草的發現地在尖峰嶺,凹果薹草發現地為五指山;伏臥薹草、吊羅山薹草、長柄薹草發現地均為吊羅山。”今天,中國熱科院副院長劉國道研究員對外發布了這一系列科研成果。他是該院植物分類學研究團隊的帶頭科學家,從事牧草類植物研究30多年,今天發布的11個海南特有新物種中,上述5個熱帶牧草類新物種就是他所在的團隊發現并命名的,并首次在國際上公開發表。
尖峰薹草
劉國道帶領院牧草研究團隊,自1993年開始,歷時26年完成了海南莎(音縮)草科的多樣性考察研究。莎草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科,這個科含有眾多飼用、藥用的珍稀植物,但是海南的莎草科有40多年沒有系統研究,劉國道認為這在海南植物區系研究中是十分少見的現象。
伏臥薹草
針對這些問題,團隊完成了海南莎草科的多樣性考察研究,將海南莎草科植物更新至24屬 164種 6亞種和9變種,新增了22個新分布種。
長柄薹草
劉國道告訴南海網記者,“這些研究成果在豐富海南植物區系數據的同時,也富含著重要的生態學意義,特別是在國內莎草科研究關注較少的整體環境下,海南莎草科的研究具有示范性的意義。”他說,海南是我國最為典型的海島型熱帶雨林,既有極其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又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科學內涵。“坐擁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為全國人民高度認同,在全國范圍內具有特殊意義,保護好海南的生態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更多相關新聞
海南發現11個特有新物種 其中5種新物種名稱使用海南發現地地名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