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1月14日消息(南海網首席記者 康景林 通訊員林紅生 田婉瑩 實習生 韓婷)14日下午,位于海口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下稱熱科院)召開“海南特有新物種發布會”,向外界宣布發現海南新記錄種85個,其中海南特有新物種11個。這是該院自1993年以來在海南物種資源探索上的一個重大突破,是海南人民對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的重要貢獻,是海南優良生態環境的最佳展示,說明這個島嶼萬物崢嶸、生機勃勃。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召開“海南特有新物種發布會”現場。 南海網記者陳望 攝
這11個新物種是:尖峰薹草、凹果薹草、伏臥薹草、吊羅山薹草、長柄薹草;盾葉胡椒、尖峰嶺胡椒;莫氏曲唇蘭、黎氏蘭、昌江盆距蘭;定安耳草。其中,五種新物種的名稱使用了海南發現地的地名。
極度瀕危物種定安耳草 受訪單位供圖
上述新發現是熱科院牧草研究團隊、熱帶香辛飲料研究團隊、南藥研究團隊、熱帶花卉研究團隊幾十位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20多年來,他們不畏艱辛,始終在海南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堅持在野外進行最接地氣的科學研究,終于收獲一大波重大新發現。
熱科院王慶煌院長介紹說:“種質資源與植物分類學是熱科院重點學科建設的內容之一,熱科院一直重視學科隊伍的建設,培養有一支長期致力于熱帶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的研究團隊,該團隊是推進我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研究的先鋒隊,也是助推熱科院在世界熱區發揮作物種質資源研究領跑作用的主力軍。當前,海南自貿區建設進入十分關鍵的時期,熱科院全力發揮人才優勢,在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和海南自然生態保護等領域貢獻重要力量”。
劉國道研究員是熱科院植物分類學研究團隊的帶頭科學家,他從事草類植物研究 30 多年,發布會展示的11個海南特有新物種中,有5個是他所在團隊發現和命名的,并在國際上公開發表,這5個新物種是:尖峰薹草、凹果薹草、伏臥薹草、吊羅山薹草、長柄薹草,均被認定為海南特有種。
珍稀瀕危物種吊羅山薹草 受訪單位供圖
劉國道說:“這些研究成果在豐富海南植物區系數據的同時,也富含著重要的生態學意義,特別是在國內莎草科研究關注較少的整體環境下海南莎草科的研究具有示范性的意義。”
熱帶辛香飲料是熱科院標志性的研究對象之一,胡椒是熱帶辛香飲料中非常典型的一個種類,發布會上的“盾葉胡椒”和“尖峰嶺胡椒”是胡椒家族中最新發現的成員。
極度瀕危物種盾葉胡椒 受訪單位供圖
發布會上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熱帶花卉,用嬌艷來形容其斑斕的色彩最為妥帖,蘭科植物是熱帶花卉中最賞心悅目的佼佼者,莫氏曲唇蘭、黎氏蘭、昌江盆距蘭是他和團隊在海南發現的蘭科新物種,此外還有眾多姿態各異的新記錄種,這些是海南這個島嶼上的植物精靈,也是代表這個島嶼生態系統生命力的重要成份。
珍稀瀕危物種莫氏曲唇蘭 受訪單位供圖
海南是我國南藥資源的天然寶庫,除檳榔、益智等四大南藥外,這里還分布有千余種珍稀藥用植物資源。這些資源與海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間存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發布會中的定安耳草、硬毛巴豆、小果木、小花沙棯、石山爵床、四葉山扁豆、硬枝酢漿草、光果姜等新種和新記錄種是新近發現和引種保護的重要類群。
發布會在熱科院舉行。現場以圖片展板的形式,展示了60多種植物的精美圖片及影象資料。
發布會現場展示了60多種植物的精美圖片和影象資料,學界充分肯定熱科院在海南物種資源保護上開展的扎實工作。
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與植物藥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北京大學艾鐵民教授表示,“新時期,生態優勢已成為助推海南發展的重要源泉,國家公園試點工程、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等相繼落戶海南,能扎實開展保護研究是面臨的重要功課。熱科院的這些工作是有亮點的,針對熱帶雨林開展最樸實艱苦的研究在任何時候都是需要的,這些成果是其它學科發展的基礎,這是它的重要性。”。
這樣長時間的觀察記錄,對科研人員的體力是極大的挑戰。受訪單位供圖
本次發布會的科普宣傳意義受到海南省的高度重視,這些物種的精美圖片和景象資料將移至省圖書館、高等院校等單位相繼展出。
進行野外科考時,科研人員的工作充滿了風險。受訪單位供圖
>>>>更多相關新聞
尖峰嶺、五指山、吊羅山上有仙草:中國熱科院發現5個牧草類海南特有新物種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