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招網海口5月20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任桐)5月20日上午,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案例(第三批)出爐,發布12項制度創新案例。其中,發布的第11項創新案例為利用視訊手段開展志智雙扶,開辟脫貧致富新通道。
海南開辦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利用電視教學和961017電話熱線咨詢的方式,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把救急紓困和內生脫貧結合起來,提升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基本技能,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逐步消除精神貧困,實現可持續穩固脫貧。
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發揮組織優勢,建立上下貫通管理機制。省、市縣、鄉鎮分別成立由黨委副書記任校長、組織系統為牽頭單位的脫貧夜校領導機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行政村,依托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站點設施,設立脫貧夜校教學點,建立扶貧對象上課簽到、討論交流、意見建議等臺賬。19個省直單位派專人設崗值守熱線電話,為基層提供咨詢服務。建立市縣領導干部包點參學制度、教學工作巡查制度、幫扶干部輪流值班制度、學習討論制度、簽到請銷假制度等,使夜校教學管理工作有組織、有方法、有成效。
二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教學點實時管理。引進“釘釘”系統,建立信息數據庫,錄入全省2700多個教學點、560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村黨支部書記的信息,并進行考勤管理,確保人員在崗帶班學習。組織對各教學點開展實地明察暗訪和抽樣檢查,將管理人員簽到、教學對象參學情況向全省通報。將每期直播的電視節目同步上傳到省遠程教育平臺和海南黨員教育視頻網,教學點既可用站點實時學習,也可以組織補課、重復學習。
三是采取靈活學習方式,提升教學成效。每節課后都用30分鐘組織參學人員對課程內容進行討論,確定討論主題,請專家、技術人員、脫貧致富榜樣等進行現場講解。
四是拓展夜校功能,擦亮精準扶貧品牌。策劃舉辦“夜校集市”“愛心集市”,組織貧困群眾在教學點銷售優質農副產品,傳播消費扶貧理念。與省婦聯舉辦《鄉親相愛》相親活動,利用平臺和961017熱線,幫助困難群眾牽線搭橋、解決單身問題。聯合市縣組織部、就業局,開展《夜校幫你找工作》線下活動,每周專門開辟版塊提供招工信息,為近千名貧困群眾提供了找工作機會。
截至目前,全省負責簽到的550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簽到率達99.86%,市縣管理人員100%簽到,貧困戶主要勞動力參學率達96.14%,全面完成各項教育任務。同時,通過打造獨具特色的“扶貧政策普及+致富技術講解+特色產業展示+市縣扶貧經驗交流+典型宣傳和感恩教育”五類模塊化、滲透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幫助貧困戶提高致富技能,激發脫貧之志。
相關新聞>>>
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 | 海南應用BIM技術開展電子招投標 有效控制造價、縮短工期
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 | 全國首單省級人才租賃住房REITs在海南成功發行
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 | 海南:網上“多督合一” 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 | 海南開創消費扶貧新模式 8.24萬戶次貧困戶受益
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 | 海南設置“冬季小學期” 將“候鳥”智力資源轉化為教育優勢
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 | 海南2757支鄉村振興工作隊全省鎮村全覆蓋 屬全國唯一省份
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 | 海南推出領事業務“一網通辦”平臺 提前辦結率100%
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 | 海南28個重大項目檢察工作站 “面對面”提供精準法律服務
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 | 海南創新服務貿易統計方法 報告由季報制改為月報制
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 | 海南開展衛星遙感信息全產業鏈孵化式招商模式
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 | 海南開展通信基站建設管理“放管服”改革 實現政企雙贏
責任編輯:林芳羽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