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慧
就業連著萬家燈火,是廣大群眾牽腸掛肚的頭等大事。為把就業機會送到有需要的求職者手里,臨高設立覆蓋全縣的村級就業便民服務點共180個,三亞崖州區在港門綜合農貿市場舉行2024年民營企業服務月暨就業援助招聘會……這些將就業服務觸角向居民“家門口”延伸的做法,是站在求職者角度優化服務的暖心之舉,值得點贊。
無論是鄉村還是社區,都是基層一線,有著大量的富余勞動力。而同時,基層群眾獲取信息渠道狹窄,難以及時掌握有效的就業信息。設立村級就業便民服務點、在農貿市場舉辦招聘會等,有助于近距離與居民對接,打通群眾就業的“最后一公里”。進一步講,這樣的服務方式,具有地緣上的親近性,能夠更準確掌握居民實際情況和求職意向,并結合當地社情民意,直接對接就業鏈條的供需兩端,從而提高求職者與崗位的匹配度,使雙方的勞動關系更穩固,有力促進充分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優化公共就業服務”,并提出“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145萬人”的年度目標。延伸就業服務觸角,是優化就業服務的有力舉措。2023年以來,臨高180個村級就業便民服務點促成靈活就業人員就業1267人次,為建檔重點就業群體推薦就業服務759次,給農民增收、鄉村振興帶來了更多可能。與此同時,我省建成運行就業驛站238家,為供需雙方搭建橋梁;上線“海南好就業”小程序,打破時空限制,為近10萬名求職者提供精準服務……諸如此類扎根基層、通達一線的就業服務模式,均致力于將服務關口前移,更大程度解決企業招工和求職者之間的“信息差”,暢通就業微循環,助力充分就業。
促進更充分就業,增加就業機會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就業機會是促進就業的“源頭活水”,要擴大基層就業服務站的社會知曉度,與企業、個體用人單位加強溝通,及時摸排,深入挖掘就業機會,包括季節性的用工需求等,及時掌握最新信息,統籌調配周邊地區勞動力資源,把更多就業機會送到居民“家門口”。
信息貴在精準,特別是招工和求職類信息變化大,如果出現錯漏,或者沒有及時更新導致滯后,只會讓求職者撲空,同時加重招工成本,造成好心辦壞事。因此,在搭建就業鏈條供需雙方橋梁的基礎上,還要做好細致服務,對供需雙方進行“精準畫像”,充分掌握求職者的實際條件、求職意向及招聘單位的崗位需求、薪酬待遇等情況,做好信息的精細化管理。同時借助云技術,加大資源調配力度,提高崗位匹配度,降低無效招聘,促進供需雙方良好有序發展。
一份工作,背后或許維系著一個家庭的生計。以更暖心的就業服務,精準對接就業鏈條供需雙方需求,做到既“好就業”又“就好業”,定能進一步夯實就業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端好就業“飯碗”,托起“穩穩幸福”。
原標題:以精細服務促精準就業
責任編輯:周玉敏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