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點擊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未來五年
加快產業興農
實施同緯度熱帶優異果蔬資源引進工程。培育重點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啟動“海南鮮品”創建工程,打造15個區域公共品牌、16個“兩品一標”農產品。建設10個以上“美麗漁村”。
推進鄉村建設
建成100個美麗鄉村。支持五指山毛納村、??谑┎璐濉⑷齺啿┖蟠濉⑷f寧福塘村、保亭什進村等“五朵金花”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村。加快數字鄉村建設。
促進農民增收
提高農民外出務工組織化程度,以特色勞務品牌建設帶動農民高質量就業創業。持續深化消費助農長效機制,加快農村電商平臺建設,讓更多土特產成為“網紅”。打造“共享農莊”高端品牌。
在萬寧興隆,工人對咖啡紅果進行產地標準化加工。資料圖
朝天椒、“蛋黃”木薯、澳洲淡水小龍蝦……省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長征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曉彤向大家介紹起當地的新型農業產業,邀請大家到長征鎮的富美鄉村走走看看。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3年工作時明確提出“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令王曉彤等代表委員倍感振奮。
會議期間,大家圍繞加快產業興農、推進鄉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等多個方面建言獻策,希望能為這幅“鄉村振興新圖景”增添亮色。
獲得感在鄉村變化中與日俱增
回顧過去五年,政府工作報告客觀評價了我省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的成績。這些成績寫在報告里,更體現在代表委員們感受到的點滴變化里。
作為一名鄉村振興工作的見證者、參與者,鄉村之變在王曉彤眼中格外清晰——長征鎮的9個行政村注冊成立村集體公司后,開啟了市場化運作模式。當前,該鎮先后打造了“瓊中新寨三源粽”“海島新寨閹雞”“潮村好米”等系列特色品牌,初步形成“村集體公司+致富帶頭人+產業基地+農戶”的帶動模式。
儋州嘉禾農場。資料圖
“產業興則鄉村興。村民們都說,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致富之路又多了一條快速道!”王曉彤說。
省人大代表,五指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國梁以鄉村旅游為切入口,介紹了毛納村等鄉村發展情況。他說,如今的毛納村成立了村級企業,與市旅文投公司共同開發管理村旅游項目,并引進中青旅企業深度合作。五指山市委、市政府高起點編制以毛納村為重點的水滿鄉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推動毛納村旅游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2022年4月11日以來,毛納村接待游客數量、旅游收入均實現了翻番增長。當前,該村正在高起點打造五椰級鄉村旅游點,精心設計系列精品旅游線路,推動田園實景演出項目落地,開發出更多旅游產品提供給游客。
在陳國梁看來:“毛納村變得越來越美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笑容也越來越燦爛了。”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重中之重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樂東超過50%的GDP來自農業,超過七成的人口分布在農村,因此,我們更為關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基礎性工程。”省人大代表、樂東黎族自治縣委書記孫世文說,近年來,樂東充分發揮熱帶農業資源優勢,持續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型升級。
全省首座半潛式海洋牧場平臺投用。資料圖
他特別介紹,去年,樂東建成全省首個熱帶農產品數字交易平臺,構建各類農產品“產供銷服”全產業鏈;投入使用全省首座半潛式海洋牧場平臺。近日,第二座養殖平臺正式交付,智慧海洋牧場千家陸域配套一期項目也即將投產,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持續發展壯大。
孫世文說,下一步,樂東將用好成功經驗,繼續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打造農業全新業態、深化農業數字賦能、推動農業集群發展,創建一批農業公共品牌,持續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雨林時光”田園實景演出在五指山市毛納村上演。資料圖
“2023年,五指山市會持續在產業振興上下功夫。”陳國梁說,該市將大力發展茶葉、雪茄煙葉、野菜葉“三片葉”以及“十二個林”產業,謀劃推進“四大產業園區”建設。尤其是打造“小而精、精而美”的熱帶雨林大葉茶精品產業,積極探索發展檳榔林下經濟。
王曉彤也認為,鄉村未來的發展依舊離不開產業。她建議,充分挖掘提升原產地農產品價值,繼續發揮現有農業品牌力量,擴大特色農產品種養殖規模,打造更多特色農業品牌。
省政協委員、海南省投資商會會長王佳補充,無論是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都要抓住一個關鍵詞——差異化。她指出,某一種農產品集中上市導致價格跳水的情況屢見不鮮,海南可以在對市場開展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全省統籌考慮、做好頂層設計,引導村民種植不同的農產品,“這樣無論在什么季節、農民種什么,只要市場有需求,產品之間有差異,農民都能掙到錢。”
她還認為,想要讓優質農產品賣出好價格,還要樹立農民的品牌意識,“品牌的附加值能更好地提升農民收入,農民需要政府、社會資本共同發力,去幫助他們抓住這套致富‘密碼’。”
進一步提升海南農業品牌價值
都在強調振興產業、打造品牌,那么海南農業品牌究竟價值幾何?省政協委員、陵水黎族自治縣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高曉飛有數據可以“量化”——2022年冬交會上,全省簽約金額超過205億元,訂單交易額達24.3億元。在品牌建設帶動下,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游客品嘗三亞“樹上熟”貴妃芒。資料圖
此外,2022年海南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海南鮮品”啟用以來,已成功培育出海南芒果、海南咖啡、五指山茶葉等11個省級單品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備受消費者青睞。
高曉飛建議,海南要著重做到以下幾個“推動”:推動優勢農產品高質量維護和升級,推動優勢農產品產區規?;瘶藴驶ㄔO,推動全省的農產品發展規劃整合,推動省級農業區域公用品牌下的品牌發展,推動農產品有效緊靠自貿港建設契機同步發展。
他的建議,與政府工作報告中“創建一批農業公共品牌”不謀而合。
相較于“價值結果”,省政協委員,陵水黎族自治縣農業產業協會會長、海南陵水魯宏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軍峰更關注海南農業品牌的“生產過程”。
周軍峰建議,在鼓勵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方面,應積極引導企業和農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進一步提高組織化程度,實現經營主體資源整合,合力打造農業品牌。在加快農業品牌標準化建設方面,應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發掘地方特色農產品并加以保護和發展,使之成為“叫得響的產業”。
“政府在對產業品牌創建、產品包裝設計等方面加以扶持的同時,還須嚴把質量關口。”周軍峰建議,可以將品牌農業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納入標準化的管理過程中,組織高校、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等多方參與研討,推進品牌培育、品牌管理、品牌評價等標準化建設,構建完善的品牌標準體系。
(海南日報???月16日訊)
兩會留言簿
打造地方品牌促特色產業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突出抓好特色產業和農民轉移就業”,我對這個內容非常有感觸。我是文昌市重興鎮文魁村人,這兩年,村里的斑蘭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打造出“重興斑蘭”特色地方品牌。農民采用林下種植的方式種植斑蘭,產生更多效益。
在鄉村振興的帶動下,斑蘭產業的發展已經不僅局限在土地上。在文昌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早在2018年初,文魁村成立了重興文魁共享農莊農民專業合作社,除了大力發展林下斑蘭種植,還創建了斑蘭共享農莊,打造出斑蘭茶、斑蘭糕等系列特色斑蘭產品,吸引了省內外不少游客,形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為鄉村帶來“流量”。
接下來,我將不遺余力帶動斑蘭特色產業發展,讓更多農民增收致富,享受到發展紅利,享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更多甜蜜。
——文昌市僑屬協會會長林明天(整理/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挖掘社會資源育鄉村實戰人才
海南大學農業農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成立以來,創新設置“2+8”教學模塊,實施“0.5+0.5+2+1”教學模式,突出實戰實用教學,提供人才培訓服務,大力培養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農業農村干部和致富帶頭人。
下一步,學院將堅持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并舉,重點建設“三個一百”工程,聘請百位院外校外導師,簽約百家企業實習實踐基地,聯系百個基層單位(鄉鎮、村居),充分挖掘校外社會資源,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同時,向海南各地各有關部門提供精準化培訓,為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提供保障、貢獻力量。
——海南大學農業農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于旭東(整理/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線下線上相結合土特產成“網紅”
人們常說,生活給你關上一道門時,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返鄉創業的這幾年,受疫情影響,我釀造的山蘭酒線下銷售不暢,只得轉戰線上,沒想到因此打開了另一扇窗。從2020年通過線上賣出300瓶,到2021年賣出600多瓶,再到2022年的1000多瓶,“多條腿走路”不僅讓我走出海南,還走出了“名氣”。一傳十、十傳百,老客帶新客,我的山蘭酒賣到了全國各地。
如今,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今年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持續深化消費助農長效機制,加快農村電商平臺建設,讓更多土特產成為‘網紅’”,這讓我更有盼頭和動力。線下線上相結合,我相信我帶領村民釀造的山蘭酒銷量會越來越高,新的一年也希望能找到合作伙伴,讓山蘭酒真正成為“網紅”。
——白沙黎族自治縣元門鄉元門村返鄉創業青年王秀婷(整理/海南日報記者 陳雪怡)
原標題:代表委員建言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擦亮公共品牌 賦能產業興農
責任編輯:陳仕超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