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4日,崖州灣載人深潛工程實驗室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揭牌,并迎來“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正式入駐。(資料圖)
代表委員熱議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推動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 海南日報記者 邱江華
崖州灣實驗室掛牌運行、“深海勇士”號成功布設海底原位科學實驗站、中國空間站系列重大發射任務順利完成……今年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22年工作時提到——科技創新實現重大突破。
一直以來,海南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自貿港建設的關鍵位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科技強省戰略,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連日來,不少代表委員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既點贊了海南科技創新取得的喜人成績,也為海南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建言獻策。
三亞市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試驗示范點稻田,收割機在收割雜交水稻。(資料圖)
科技創新成績喜人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溫度深度緯度”優勢聚力,“1+2+5”國家級科創平臺立柱架梁。這讓省人大代表、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執行主任陳凡印象深刻,他見證并參與了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一路發展的歷程。
陳凡介紹,經過一年半的建設,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已經搭建了種子精準設計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平臺、現代生物技術育種先行試驗區,實現智慧農業研發與示范,推進產業孵化與成果轉化。截至2022年底,實驗室擁有17.2萬平方米的物理空間,配備科研設備7100余臺(套),科研資產超過6億元。
在科研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實驗室設立院士創新團隊和項目博士后制度,集聚優秀科研人才開展種子基礎前沿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截至2022年底,已籌建院士創新團隊22個,到位項目博士后123人,海南專項研究生904人。
“加快構建開放型生態型創新型產業體系”“打造科技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雙高地’”……翻閱政府工作報告,陳凡標注了不少話語。他說,將弘揚袁隆平等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努力做強“南繁硅谷”,為創建世界種業高地貢獻力量。
政府工作報告里多處點到深海科技。“這些年,我們看到海南省、市及各級部門提供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為我們邁向深藍提供了有力支撐。”省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科學研究部副主任杜夢然說,“奮斗者”號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2022年再探萬米海溝,成功打卡克馬德克海溝萬米海底,在逐夢深藍的路上,中國人不斷“深潛”。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
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工作中指出,打造科技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雙高地”。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
“要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成效和產業高值化升級服務平臺建設。”省政協委員、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陳青認為,如果說創新是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那么科技成果轉化則是驅動發展的“發動機”。沒有轉化,再好的科技成果只能停留在紙上,既體現不出應有的價值,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省政協委員、海口智慧崖洲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晟表示,政府應重點培育產學研轉化機構,鼓勵建設多元化智庫平臺和機構,通過政府采購服務的形式支持這些機構向在瓊高校和企業提供專門的包括知識產權轉化、版權資產管理、版權創意交易等科技創新服務。
“還可以運用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搭建供需信息服務平臺,打通企業技術需求與科技人才的對接通道;加大知識產權獎勵措施,鼓勵在瓊發明創造,提升高價值專利培育工作力度。”李晟說。
杜夢然認為,應瞄準深海科技成果轉化這一新賽道,推動構建深海科技產業鏈,在不斷提升深海科技硬實力的同時,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持續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力度,完善統籌協調機制,激發科技成果轉化活力。
在杜夢然看來,海南應當積極打造深海科學研究與海洋工程技術研發聚集高地。不斷提升我國深海科技基礎研究水平,搶占國際深海科技制高點,同時帶動我國深海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
集聚科技創新人才
人才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擁有了一流的創新人才,才能擁有一流的發展優勢,從而形成先進的生產力,產生未來的競爭力。
省政協委員、海南蘇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勝介紹,位于海口國家高新區的海南蘇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由瑞士海歸博士團隊共同創立的高科技醫療企業。得益于高端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公司在兩年間共吸引到5位海歸博士,8名領軍人才被認定為“高層次人才”。
對于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的“全方位集聚創新人才”,曾勝建議,可通過優化人才認定標準進一步促進人才聚集;可擴充企業創新專家評審力量,鼓勵更多的專家參與到我省科研人才職稱認定、科技項目評審、科技政策制定建議等工作中;鼓勵產、學、研高端人才互通,通過研究生合作培養、共同研發等多種措施,推動高校、醫院、科研機構和企業創新人才的互聯互通。
李晟認為,應增強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功能,擴充人才服務載體,優化人才服務環境。以獎勵或補貼的形式支持畢業生本地化就業與創業,鼓勵企業向本地高校人才傾斜并設置專項獎勵資金。
“此外,支持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平臺開展職業培訓,尤其是數字經濟發展催生的新業態就業模式場景中的專業職業技能培訓,形成針對各類各級人才全方位的創新培養機制和全周期的綜合服務體系。”李晟說。
“深海本沒有路,我們就是路。深海科技事業發展更是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杜夢然說,要引得進、留得住人才,需要重視老中青相結合的人才梯隊建設,以及安居、樂業等多方面的支持。
杜夢然認為,還需繼續發揮海南自貿港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和開放政策優勢,探索有特色的人才引進和培育政策,增加海南引才的競爭力,為構建國家深海戰略科技力量作出海南貢獻。(海南日報海口1月15日訊)
2022年7月24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新華社發)
報告點擊>>
2022年
科技創新實現重大突破
崖州灣實驗室掛牌運行。“深海勇士”號成功布設海底原位科學實驗站。中國空間站系列重大發射任務順利完成,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開工。全社會研發(R&D)投入增長近五成。
今后五年
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打造科技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雙高地”。充分利用國家科研平臺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引進培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謀劃大科學裝置,初步建成種業、深海、航天科技創新高地。發揮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作用,建立種質資源引進綠色通道。
原標題:代表委員熱議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推動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郭微微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