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放 | 海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代表通道”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月13日消息(記者 黨朝峰)作為我省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依托和服務于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在科研平臺建設和科研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在海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代表通道”上,海南省人大代表,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執行主任,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凡給出回應。
海南省人大代表,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執行主任,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凡。記者 劉洋攝
陳凡介紹,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于建設全國的“南繁硅谷”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面對國家糧食安全和科技安全重大戰略需求,結合海南自貿港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的優勢,海南省協同全國科研院校以及相關種業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于2021年5月12日正式設立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
海南有南海的深度,還有獨特緯度和溫度,適合作物進行繁育,擁有26.8萬畝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種子實驗室作為我省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是新型研發機構,可以突破原有創新機制,改變現在的科研環境。可以破除科研創新與市場需求“兩張皮”的弊端,實現推進種業產業鏈與創新鏈有效融合。基于這樣的情況,同時打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可釋放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打造我國種子創新綜合性研究平臺與創新高地。
經過一年半建設,已在科研平臺上建立種子精準設計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平臺。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022年底,實驗室已擁有17.2萬平方米物理空間,配備科研設備7100余臺(套),設備資產超過6個億。
在科研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種子實驗室設立院士創新團隊和項目博士后制度,集聚優秀科研人才開展種子基礎前沿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截至2022年底,已籌建院士創新團隊22個,到位項目博士后123人,海南專項研究生904人。
2022年9月16日,崖州灣國家實驗室正式掛牌。崖州灣國家實驗室將遵循“引領原始創新、突破關鍵技術、創制戰略品種、支撐種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思路,踐行新型舉國體制,探索農業領域國家新型科技創新模式。
“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種業科技就要自立自強,我們將遵循袁隆平等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做強‘南繁硅谷’的科技硬核,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海南的重大歷史使命!”陳凡說。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