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方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這兩個高標準自貿協定中,東南亞國家分別占到締約國的66%和36%,具有重要影響力。2022年底召開的海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利用海南自由貿易港區位優勢、政策優勢,打造中國企業進入東盟的總部基地和東盟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總部基地。海南需要發揮自貿港高度開放的制度優勢,以金融高水平開放,推動深化海南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合作,打造面向東盟的開放門戶,在中國構建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中發揮重要作用。
打造面向東南亞的開放門戶需要金融高水平開放
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貿易方面,2020—2021年中國與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2022年前11個月中國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5.89萬億元,增長15.5%,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5.4%。在直接投資方面,2021年,中國來自東盟和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分別為105.8億美元和197.3億美元,分別增長33%和22.8%。
面向東南亞是海南自貿港開放的重要方向。《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指出“把海南打造成為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要求“增強區域輻射帶動作用”,“加強與東南亞國家交流合作”。海南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國家的合作,成為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外商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門戶”。
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交匯點,需要發展總部經濟。《總體方案》指出,“深化對內對外開放,吸引跨國公司設立區域總部”。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作為全球領先的自貿港,總部經濟非常發達。海南自貿港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交匯點,打造中國企業進入東盟的總部基地和東盟企業進入中國的總部基地,是基于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制度優勢的必然之選。
發揮面向東南亞的門戶作用需要金融服務支持。服務貿易投資自由便利是海南金融開放的基本要求。貿易流、投資流的雙向流動,尤其是總部經濟的發展,背后是資金的流動與集聚,需要高水平的金融開放作為支撐。
海南金融開放要圍繞人民幣國際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在金融市場規模偏小的情況下,海南金融開放只有服務國家開放大局才能借力借勢、有所作為。要圍繞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推動落實自貿港金融開放政策,以制度型開放拓展海南金融發展新空間,促進人民幣在東南亞國家的使用和海南與東盟經貿合作的良性循環。
海南金融高水平開放需要建立完善五個市場
建立和完善離岸人民幣市場,解決的是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問題。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需要以資金流動自由便利為支撐。海南自貿港建設以來,外匯管理改革創新政策持續出臺,跨境貿易結算和投資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但對標中國香港、新加坡等自貿港還存在差距。《總體方案》明確要求“構建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提出“可以通過指定賬戶或者在特定區域經營離岸金融業務”。海南需要加快政策落地,實現跨境資金流動“一線放開”,融入離岸人民幣市場,提高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程度。
建立和完善跨境信貸市場,解決的是融資問題。貿易投資活動離不開融資支持。當前境內企業境外融資、境內銀行發放境外貸款有了比較完善的政策框架,特別是鼓勵開展人民幣跨境貸款,目前的主要問題是達到一定規模、有能力運用跨境融資政策的市場主體相對較少。未來隨著海南東盟經貿合作的推進,尤其是投資的擴大和區域總部的建立,跨境融資的政策效應有望得到更好發揮。
建立和完善外匯交易市場,解決的是外匯風險管理問題。跨境資金流動、跨境融資發放將產生貨幣兌換需求和匯率風險管理問題。目前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只有人民幣對新加坡元、馬來西亞林吉特、泰銖等三種貨幣的直接報價。需要結合海南與東南亞各國的貿易和投資的需求,研究人民幣與東南亞各國貨幣的兌換和匯率風險管理問題。
建立和完善跨境資產管理市場,解決的是資本市場的投資通道問題。隨著經貿合作往來的增加,金融投資需求將隨之產生,尤其是區域總部在資金歸集后,往往會有部分富余資金可以用于資本市場投資。2021年3月發布的關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給予海南全國獨有的跨境資產管理試點政策,支持境外投資者投資海南自貿港內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等資產管理產品。這將在海南形成境內唯一的面向境外投資者的人民幣資產管理市場,對于東南亞企業將有較大吸引力。
建立和完善區域性債券市場,解決的是直接融資的問題。隨著經貿合作深化,企業融資需求不斷增大。《總體方案》提出2035年前“最終實現海南自由貿易港非金融企業外債項下完全可兌換”目標,包括債券項下的完全可兌換,蘊含建立區域性債券市場的潛在機遇。海南需要前瞻開展以人民幣為主、面向東南亞的區域性債券市場的可行性研究。發展債券市場需要更多配套, 比如投資銀行、評級機構、登記結算公司等,難度更大,但是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金融開放突破點。
以多層次合作深化海南與東南亞的金融聯系
深化貨幣層面的合作。金融服務面向東南亞的開放門戶,需要以人民幣為主導。2021年中國與東盟人民幣跨境收付4.81萬億元,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在東盟10國落地,中國與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老撾等5國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總額約8000億元,與柬埔寨簽署雙邊本幣合作協議,與印尼啟動了本幣結算框架協議,人民幣在東盟地區使用的制度安排得到實質推進。
深化監管層面的合作。東南亞各國的金融市場規模、發展水平、監管制度、開放程度、風險狀況各不相同,貿易和投資的風險往往體現在金融風險上,金融風險防范需要主動“走出去”,加強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監管溝通和合作,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深化市場層面的合作。主要是加強境內外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比如,廣西建立了人民幣對東盟國家貨幣的銀行間區域交易市場,已經完成了多筆人民幣對越南盾、泰銖、柬埔寨瑞爾的銀行間交易,實現破冰。建議借鑒廣西經驗,借助海南自貿港的高水平開放優勢,研究突破措施。
(作者系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銀行海南金融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彥婷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