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代表、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研究員楊新泉:
扛起糧食安全的時代使命
■ 海南日報記者 黃媛艷
11月24日,三亞市黨群服務中心迎來一批來自三亞國資系統的干部。鮮紅的黨徽高高懸掛,面積不大的中心座無虛席,大家專心聆聽黨的二十大代表、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研究員楊新泉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基礎研究經費增至10年前的3.4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4.9萬增至2021年的33萬、2021年技術合同成交額是十年前的5.8倍……宣講中,楊新泉用翔實的數據對比,生動展現了我國科技投入力度空前、創新主體不斷壯大、創新體系更加健全的良好局面。
“報告全面回顧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指出‘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一萬億元增加到二萬八千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科技創新趕上了好時代,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創新的‘王牌軍’,我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楊新泉說,報告中兩次提到糧食安全,各方要努力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不時記錄宣講內容,三亞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時亞南順勢將手頭的工作進行了簡單梳理:計劃合作打造兩萬畝高標準農田、探索推進南繁服務業務、加強科研資源整合……“我們要做好‘南繁硅谷’服務保障工作,讓科研人員能夠在三亞這片熱土上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助力種業科技創新。”時亞南說。
作為一名農業科技者,楊新泉將報告提出的“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等內容牢記于心,并在宣講中做了重點講述。
“種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命線,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石。我們正在加強實驗室多學科平臺建設、加快人才引育速度、努力承接種業相關的國家任務,著力提升科研效率和科研質量。”楊新泉透露,實驗室科研面向生產、服務生產,國資系統有大量企業布局農業領域,期待著能進一步加強與三亞國有企業在農業成果轉化和解決企業科技需求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
“我們正在進行15個新品種瓜菜的選育,探索引進夏季耐高溫品種。”宣講結束后,借助宣講會搭建的平臺,時亞南盤點、謀劃公司產業推進的相關工作,“希望今后能推進與實驗室等科研機構的合作,在品種改良、促農增收和穩供保價等方面多做實事。”
“我們將積極引導市屬企業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堅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綜合成效,勇扛國企擔當。”三亞國資委主任馮強在現場交流時說。
掌聲、交流聲不絕于耳,投影大屏的墻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八個大字熠熠生輝。(海南日報三亞11月25日電)
原標題:黨的二十大代表、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研究員楊新泉:扛起糧食安全的時代使命
責任編輯:高麗蘭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