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田間地頭、城鎮社區、企業學校……連日來,瓊島大地到處涌動著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宣講員用群眾的語言說大白話、講小故事,讓基層宣講沾泥土、接地氣,將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傳遍瓊島大地,在基層落地生根,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 海南日報記者 曹馬志
“鄉親們,有個好消息要先和大家說,咱們村來了個大項目。建成后,村里將變得更漂亮,很多人都可以吃上‘旅游飯’。”77歲的村民符天首的好奇心被廣播里的話勾了起來,側耳傾聽,有些著急想知道“到底是個啥項目”。
11月16日上午11時許,儋州雅星鎮新讓黎族村,符天首和十幾個村民忙完農活,不約而同聚在村頭的百年荔枝樹下拉家常。村里的廣播響了,傳來熟悉的聲音——村黨支部書記符林賀正通過“村村通”廣播,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宣講剛開始,符林賀就在廣播中拋出這個“重磅消息”,特意設置的“懸念”吸引了不少村民的關注。由于是和村子發展息息相關的事,村民們對在家門口落地的項目格外上心,也對這次宣講活動備感期待。
“經過鎮里的牽線搭橋,咱們村和一家北京的旅游企業‘牽手’了。”對于項目,符林賀娓娓道來:村黨支部牽頭,和企業合作,發展鄉村旅游,利用閑置的民居和土地,村企攜手建設共享農莊,打造鄉村旅游綜合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說,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咱們村要怎么振興起來?我覺得,要用好咱們村的優勢資源,發展好鄉村特色產業。”當了10余年村干部的符林賀對村子的情況十分熟悉,逐一列出村子發展的優勢:交通比較便利,村子緊挨著225國道;村里的環境也不錯,是“海南省衛生村”;村中還有一座十畝的水庫,水質較好……
“鄉親們,上面提到的都是外在優勢,我覺得咱們村發展的最大優勢是,民風淳樸,心非常齊。”符林賀緊接著說,黨的二十大報告繪制好了鄉村振興發展的藍圖,大家要一起努力,繼續保持“支部帶頭干、黨員主動干、群眾跟著干”的好傳統,把產業搞得紅紅火火,日子過得甜甜蜜蜜,把美好藍圖努力變為美麗實景圖。
百年荔枝樹下,30多歲的村民符克表聽得心潮澎湃,更加堅定了他投身鄉村發展的信念。“宣講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說,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符克表動情地說,作為年輕人,他將把心撲在村里,不懈努力,動員身邊更多年輕人回村,讓村子成為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宣講即將結束,符林賀暢想了村子未來的計劃,“將利用閑置的房子,經過專業的設計師改造,打造鄉村特色民宿,發展精品‘農家樂’,完善休閑娛樂設施;同時,盤活村里的撂荒地,搞好特色種植,增加旅游‘打卡點’。”
符林賀是雅星鎮黨員主播團的一員。雅星鎮黨委宣傳委員劉寶成說,該鎮創新宣講方式方法,著力打造特色“黨員主播團”宣講品牌,建立一支橫跨“60后”至“90后”的黨員主播宣講隊,通過覆蓋每個自然村的“村村通”廣播,深入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讓群眾真正坐得下、聽得進、弄得懂,聚“人氣”,為發展添動力。(海南日報那大11月17日電)
原標題:村里有了主播團
責任編輯:章慧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