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見行動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著力推進制度集成創新,以科技賦能助推營商環境優化
“云上讀地”更便捷 工地監管更智能
報告摘要
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海南日報訊(記者黃媛艷)推廣“標準地”模式、“主題式”審批、上線“云上讀地”系統、實施工地智慧監管……近期,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以下簡稱科技城)著力推進制度集成創新,依托數字監管最大限度精簡審批事項,有效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營造一流營商環境,賦能園區高質量發展。
招商三亞深海裝備產業園是三亞首個采用“標準地”供地模式的試點項目,科技城管理局以“極簡審批”加速園區投資建設,先承諾、后審批,有效縮短近半年的建設工期,助力該項目實現啟動一年內竣工交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科技城以制度集成創新助推工程建設審批加速,推廣“標準地”模式,推出“主題式”審批“秒批”工程建設項目。
根據規劃時序和產業發展需要,園區在提前做好土地收儲基礎上,完成標準地項目區域評估工作,構建標準地出讓控制指標體系,明確標準地用地履約要求,變“項目等土地”為“土地等項目”,并為入駐企業精準提供定制化設計與建設服務,真正實現“為鳳筑巢”。同時,科技城充分發揮園區行政審批權限集中優勢,根據工程建設項目類型、投資類別、規模等,確定高頻審批應用場景,減少審批環節、合并審批事項,目前已試點精簡材料、壓縮時限事項10項,合并審批事項8項,信任審批事項8項,“秒批”事項60項,切實為企業減負。
作為致力于打造科創高地的重點園區,科技城堅持以科技力量賦能園區管理。
以搭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為抓手,科技城運用三維仿真技術構建數字孿生城市,有效整合園區規劃、設計、建造、運維數據,全面呈現科技城規劃建設、產業發展、生活配套等方面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為園區企業及員工提供一站式數據資源服務。目前。平臺已歸集并對外提供21類311項數據服務,貫穿園區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和產業發展全生命周期。
此外,科技城以上線“云上讀地”系統為切入點,結合三維空間技術,實現土地信息歸集、查詢發布、智能選址、政策指引和招商地圖等相關信息線上展示,幫助企業更便捷地了解土地信息。目前,“云上讀地”平臺已發布20個地塊信息,同時展示系列政策文件和園區辦事指南。
科技城還上線智能審圖BIM平臺,自動核查設計圖紙;實施工地智慧監管,實時智能監測工程現場。科技城工程項目可以在線進行建設圖紙數字化報建,可結合規劃規范在智能審圖系統預審21項關鍵條件和重要指標,通過“系統預審+人工復核”的方式快速形成審查意見。傳統人工審核單個項目CAD圖紙需要3至5個工作日,目前智能審圖系統結合人工復核,只需5至10分鐘即可輸出審核初始結果,1至2個工作日便可完成審核工作,將整體審批時間壓縮50%以上。科技城結合視頻圖像識別抓取、信息傳感等技術,建設智慧工地監管平臺,實現重大危險源監管全覆蓋、文明施工全監管、工程進度信息全方位掌握。依托智慧工地監管平臺,科技城已對97個在建工程項目實施全生命周期監督與管理;已接入園區內工程項目建設監管視頻285路,在線監控重大危險源設備設施333處。
責任編輯:陳倩柔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