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海南,中國最南端也是最年輕的省份。過去十年里,海南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如今,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正在這片沃土上火熱建設,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的有力證明。為迎接黨的二十大,海南國際傳播中心精心策劃,推出《海南這十年·老外說》系列節目,邀請在瓊外國友人,與我們分享在中國、在海南的所見、所想和所感,以“外眼”呈現中國的發展成就和海南自貿港的建設進程。這些外國友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但都有著在中國、在海南生活和工作多年的經歷。不同的工作和行業背景下,他們與中國、與海南鏈接著哪些特殊的紐帶?他們會如何理解中國的發展成就和未來規劃?又將如何看待海南自貿港建設的藍圖?9月28日起,《海南這十年·老外說》正式推出,與你一共分享這些外國友人的獨特故事和精彩觀點。
來自美國的謝敏(Nicki),游若淳(Ally)和來自南非的Inge,三人因黎錦在海南結緣,組建了名為“絢黎手工品”的黎錦創作團隊。
謝敏(Nicki)至今已在瓊生活了17年之久,與黎錦的第一次相遇,緣于朋友的一份禮物。由于工作便利,謝敏曾有幸到黎族村寨更深入地了解黎錦技藝和黎族文化,當看到黎錦圖紋時,她會非常激動地用手機拍照下來,帶回家搜索并詢問身邊有可能了解的人。她儼然黎錦文化的“布道者”,樂此不疲地向友人講述黎錦不同圖紋背后的故事,并用此制作出了受人喜愛的小飾品。
游若淳(Ally)在海南生活了十年。2020年,游若淳無意中得知“2020海南黎錦及紋樣服飾創新設計征集遴選活動”比賽,并第一次接觸到黎錦圖紋,被深深吸引。當時的她想以椰風海韻結合黎錦元素的方式,完成兒時的設計夢,機緣巧合地結識了Inge,并投入到數字繪畫當中,沿著黎錦文化探索更加廣闊的創作方向。
來到海南三年的Inge是學設計出身的,當她第一次看到黎錦時,感受到這是一種充滿敘事感的藝術品。在談到如何讓傳統的黎錦重新煥發新活力的時候,Inge認為,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黎族文化和黎錦技藝是非常必要的。
在這三位“老外”眼中,黎錦是可以承載故事的藝術品,是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對自然的敬畏,也是生命活力的鮮活體現。她們愿意用自己的方式,讓世界看見海南黎錦,愛上黎錦文化。
總監制:韓潮光 王玲 羅建力
總策劃:陳書煥 榮佳
統籌:王景瑄 陳小丹 周圣濤 劉獻鵬 徐文
編導/剪輯/文案:張沖
攝像:史君豪 王仕勤 謝式偉 文占波
校對:謝敏(美國)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