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8年以來,海南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殷切囑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準確把握“三區一中心”目標定位,錨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十年來,海南堅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加快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大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力度;著力突出陸海統籌、山海聯動、資源融通,推動“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積極探索共同富裕的實現途徑。
海南日報今起推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非凡十年看海南”系列報道,回顧和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奮力推動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進入不可逆轉的發展軌道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
本版手繪/楊千懿
海南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以“兩大引擎”賦能高質量發展
■ 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十年間,一粒種子,經歷奇妙的生命之旅,從一株幼苗長成參天大樹;十年間,一個園區,經歷櫛風沐雨,從一片“試驗田”蝶變為自貿港“樣板間”;十年間,南海之濱的瓊島大地,經濟社會發展走過一段非凡歷程,區域協調開新局,寫下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海南考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時強調,要把海南更好發展起來,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出路。要聚焦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要加快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大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力度。要突出陸海統籌、山海聯動、資源融通,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要著力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海南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重要講話精神,把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兩大引擎”,各類市場主體踴躍響應,現代產業格局正在形成,人民群眾獲得感穩步增強。
今年1月至8月,儋洋經濟圈加快區域協調發展,完成投資較去年同期增長18.3%,工業投資較去年同期增長36.9%。圖為俯瞰儋洋經濟圈的發展核心區——環新英灣區域。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林書喜 陳元才
“兩大引擎”動力強勁
經濟結構轉型取得歷史性突破
近年來,海南成功奏響練內功、轉動能、引外力“三部曲”,戒除“房地產依賴癥”,海南經濟結構轉型取得歷史性突破。
練內功,壯士斷腕闖新路。長期以來,海南房地產業“一業獨大”,為了破除依賴,海南自2018年開始實施嚴格的房地產調控措施。2020年房地產調控闖關成功,投資實現正增長8%,2021年投資增速加快至10.2%,兩年平均增速達9.1%,增速位于全國前列。
轉動能,“新新”向榮聚活力。一方面,海南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脫胎換骨、迸發活力;另一方面,培育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擴容增質。近年來,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占比達七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近八成,成為海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主要支柱。
引外力,釋放“磁力”強肌體。市場主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細胞”,“細胞”越多越活,經濟肌體就越健康。作為島嶼型經濟體,海南不斷釋放自貿港政策紅利,吸引全球投資者加盟海南“朋友圈”。2021年,我省外向型經濟延續高增長,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6.2%,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增長92.6%。
在不懈努力下,海南經濟結構更優,動能更足,后勁更強。2021年,海南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歷史性走在全國前列。2021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2%,兩年平均增長7.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9%,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2%,超年度設定10%增速0.2個百分點。
四大主導產業蓬勃壯大
重點園區以2%左右的面積貢獻超四成稅收
“企業近10年的發展,見證了海南生物醫藥產業的從一棵幼苗到茁壯成長的大樹。”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民感慨道。
一組數據,見證了這家企業的成長速度:公司產值從2008年的80余萬元,快速增長至2021年的33.22億元,年平均增速89.28%,納稅合計17.07億元。
這些年,海南聚力發展四大主導產業,通過園區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土壤”和制度創新釋放的“養分”,差異化發展產業,致力于讓海南現代產業體系這棵大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橫向看,近年來,海南通過制度集成創新,理順管理機制、優化開發機制、創新投融資體制,不斷推動原本“小、散、弱”的園區,實現從“0”到“1”到“無限可能”的跨越——
海南生態軟件園幾乎從零開始,入園企業破萬家,2021年躋身營收“千億元俱樂部”,成為我省發展數字經濟的主要平臺和載體;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開啟中外合作辦學的新篇章;博鰲樂城先行區成為國際先進藥械進入中國的最主要通道;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平臺公司信用評級達AA+,成功發行6600萬歐元債券,系海南首單歐元境外債券,有效破解園區融資難;戴比爾斯、泰佩思琦等一批國際頭部品牌落戶海口綜合保稅區……
近年來,位于澄邁老城經濟開發區的華能海口電廠積極把握海南自貿港建設機遇,繪制轉型發展新藍圖,努力打造集清潔能源區、現代化港口區、高新工業園區為一體,聯動發展的“三區一體”低碳產業基地,助力海口經濟圈實現合作共贏。圖為華能海口電廠外景。文/海南日報記者 高懿 圖/華能海口電廠
去年,11個自由貿易港重點園區合計年營收破萬億元,以2%左右的土地面積貢獻超過四成稅收和近三成投資。
縱向看,四大主導產業中,傳統的旅游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提質增效、煥發新活力,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蓬勃壯大、元氣滿滿——
旅游業,“新業態”融合發展。海南圍繞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推進“旅游+”新業態發展,2021年,全省接待游客8100.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384.3億元,分別增長25.5%和58.6%。
現代服務業,“新引擎”動能強勁。2021年,全省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3%,高于整體經濟4.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2.5%。2022年1月至7月,海南服務進出口總額合計180.55億元,同比增長15.34%。
高新技術產業,“新高地”開放創新。2021年,海南啟動“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三年行動”。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吸引13家國內互聯網頭部企業入駐;海南生態軟件園建成安全可控區塊鏈平臺,啟動創建國家區塊鏈試驗區……
石油化工新材料高質量發展提速。依托洋浦和東方兩大園區載體,加快重點項目的引進和建設,補齊油氣產業鏈短板。中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全面投產,百萬噸乙烯等關鍵性產業鏈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經濟總量持續增長。2021年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1300.67億元,比2017年增長30.95%,年均增速3.36%。
近年來,海南加快打造“陸海空”三大科技創新高地: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揭牌運行,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正式成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等一批重大深海科研成果在三亞先后落地,我國萬米潛次和人數躍居世界首位;文昌國際航天城組建航天技術創新中心……
2019年3月,隨著海文大橋通車,從文昌鋪前到海口花費的行車時間大大縮短。這不僅促進了兩市的旅游發展,也促進了教育、醫療等資源的共享,有力推動海口經濟圈加快區域協調發展。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區域協調發展啟新篇
打響海南自貿港區域協調發展“第一槍”
“1+1”的答案是什么?對于洋浦和儋州,將給出一個全新的答案。
日前,由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運營的海南自貿港(洋浦)—西非洲際航線在海南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開啟首航。至此,洋浦港內外貿航線達40條,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
游客在陵水黎族自治縣土福灣體驗露營樂趣。今年1月,海南省環島旅游公路土福灣至海棠灣通道實現功能性通車,進一步完善“三亞經濟圈”路網結構,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王迎春 武威
洋浦有政策、區位、產業優勢,儋州有城市功能和腹地優勢。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是省委、省政府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改革決策,打響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區域協調發展“第一槍”。
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區域協調一體化發展,是推動海南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去年,海南環島高鐵老城鎮站至海口美蘭機場市域公交化列車開通,海口市區到老城用時不到1小時。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灣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海南不斷推動海口經濟圈、三亞經濟圈一體化縱深拓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率先互聯互通共享,超前謀劃經濟圈城際軌道交通項目。
10月3日,位于萬寧的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項目二工區一線施工人員正抓緊施工。截至目前,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3.4億元,占預算總投資143.9億元的57.9%。
2021年3月26日,全長56公里的山海高速公路全線通車,這對于完善我省高速路網結構,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和鄉村振興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圖為俯瞰山海高速公路。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王迎春 李天平
不久的未來,這個將打造成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標桿工程和傳世之作的公路,將從空間維度上打通區域協調發展的“任督二脈”。
繁忙、火熱、提速,是眼下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節奏。7月29日,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第一批項目集中開工,標志海南自貿港“一號工程”全面啟動……
帆競發勢如虹,百舸爭流正當時。海南自貿港正穩步向前,朝著新征程,進發!(海南日報海口10月8日訊)
協調發展 邁向更高質量
■ 魏燕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協調”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要把“協調”當作制勝要訣,堅持“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等,努力推動形成各區域各領域欣欣向榮、全面發展的景象。
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加快推進,各地區、產業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和制約因素,迫切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堅持統籌協調,把全島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建設和管理,發揮比較優勢,統一協調資源,加快構建城鄉一體、陸海統籌、山海聯動、資源融通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協調發展帶來的是更多發展機遇和成果共享。近年來,海南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重要講話精神,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構建“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儋洋一體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海口經濟圈、三亞經濟圈一體化不斷縱深拓展,“五網”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隨著區域協調發展畫卷的徐徐鋪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推動協調發展,不僅意味著一種眼光和胸懷,也代表著更多的責任與擔當。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鼓足干勁、堅定信心,以強烈的大局觀、使命感和發展意識,攻堅克難、拼搏進取,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向著更加均衡、更加協調的方向不斷邁進。
原標題:海南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以“兩大引擎”賦能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曾令瑾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