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23日消息(記者 姚皓)近年來,陵水經歷了脫貧攻堅、房地產調控、疫情防控等重大考驗,面對復雜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特別是2021年以來,陵水聚焦做好“六篇文章”、打造“三個陵水”的總體思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推動經濟社會穩步向好,百姓安居樂業。
在此期間,陵水發展中取得了哪些成績,又有哪些亮點?6月23日,“奮進自貿港 建功新時代”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十二場)——“扛起自貿港建設陵水擔當,爭做海南民族地區發展先行區引領區”陵水專場舉行,陵水黎族自治縣委書記吳海峰從六大方面的“初顯”“打響”“改善”“優化”“健全”“有效”進行了全面介紹。
“奮進自貿港 建功新時代”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十二場)——“扛起自貿港建設陵水擔當,爭做海南民族地區發展先行區引領區”陵水專場。記者 劉洋 攝
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等現代產業體系成效初顯
旅游業勢頭強勁,陵水以獲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推動旅游業全面恢復并大幅提升,2021年旅游接待游客總人數867.42萬人次,同比增長115.5%,旅游收入76.79億元,同比增長68.6%。
現代服務業穩步提升,2021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1.27億元,同比增長22.74%。
互聯網信息產業蓬勃發展,清水灣信息產業園實現產值收入約23.7億元。
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快速發展,成功創建1個國家級和6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注冊商標總數達到252個。超額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綜合排名全省第三,2021年農業總產值85億元,同比增長2.6%。
留學、育種、康養 “三個陵水”品牌逐步打響
“留學陵水”品牌有序推進,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全面開工建設,目前與22所中外大學簽約,今年九月正式辦學。
“育種陵水”成效明顯,2021年育制種面積2.42萬畝,產量968萬斤,生產供應全國85%以上的“早繁”水產苗種,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安馬洋)配套服務區已有14家南繁單位簽訂入園協議。700畝水產種業南繁養殖和1萬畝深海網箱養殖項目投產使用,共有深水養殖網箱292口,年養殖商品魚達1700萬斤,產值約3億元。
“康養陵水”品牌初具雛形,南平健康養生產業園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安置區(一期)項目封頂。園區項目招商引資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2家先導產業項目企業簽約。
空氣保護、六水共治助力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陵水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
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均達到序時進度。嚴格管控煙花爆竹燃放,空氣優良率年均達99%以上,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全省第五。
統籌推進六水共治工作,投入8.63億元保障治水項目落地建設。推進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已建成10個城鎮污水處理廠和259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城鄉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分別為100%、78%。地表水質優良率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7.7%。徹底整治了30年未能整治到位的潟湖水產養殖污染問題,被省環保督察整改辦公室作為整改經驗案例通報表揚。在整治中按照“三步走”的方式幫助漁民實現轉產轉業,轉產轉業率達到91%,2021年漁民人均年收入約4.1萬元,較2019年潟湖治理前同比增長6%,該做法入選了全省“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十大典型案例。
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推進水環境整治,實現近岸海域水質優質率100%,城鎮飲用水優質率100%。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高位推動“雙創”工作,獲評“國家衛生縣城”“海南省文明城市”稱號。
多措并舉讓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始終堅持以一流營商環境筑巢引鳳,在全省率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審批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7.6%,“零跑動”事項共946項。
推出“政務服務+跑腿,24小時不打烊”服務,解決群眾“上班時間沒空辦,下班時間沒處辦”的難題。
在全省首推行業綜合許可“一碼通”,落實“證照分離”改革128項,領證時間從12個工作日減至5個工作日,有效破解了“準入不準營”難題。
推行工程建設規劃許可證豁免清單制度,減少審批時限15個工作日。
創新實施“優化營商環境體驗員”“第三方監督評價”制度,設置“未辦成事協調服務窗口”,讓營商環境有了“看得見”的變化。2021年陵水新增企業3692家,同比增長82.95%。
椰視頻 | 陵水推出“政務服務+跑腿,24小時不打烊”服務 解決群眾“上班時間沒空辦,下班時間沒處辦”的難題
每年不少于70%財政支出推動民生保障愈加健全
陵水堅持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每年用于改善民生財政支出不少于70%。加快推進陵江東路片區、“五館”片區等6個棚戶區改造。建設文黎、老縣委等片區6000多套安居型住房和1800多套公租房、廉租房,有效解決群眾住房難題,特別是基層教育、醫療人員的住房問題。高位推進“菜籃子”工程,去年“15+3”種基本蔬菜和其他蔬菜均價降幅居全省第一,陵水老百姓吃上了平價菜。
教育方面,出臺教育重點改革十二條舉措,成功創建17所省級規范化學校,近幾年回流學生達6900多人。開展課后校內服務,90%的非寄宿學生參加,贏得廣大家長一致好評。投入4500萬元建成13個學校游泳池,全縣37907名學生學會游泳。學前教育“兩個比例”分別從48%和63%提高到57%和92%,提前完成省政府部署的任務。
醫療衛生方面,常態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與河北醫科大學合作建設的縣第二人民醫院投入使用,投資3億多元的新中醫院今年內竣工,投資19多億元的新縣人民醫院動工建設。引進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托管縣人民醫院,病床使用率由68.63%提升至93.18%,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實現腦外科等重難手術零突破,讓群眾不出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
專項整治、綜合治理、強化管控讓社會治理更為有效
陵水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食品安全狀況保持平穩向好態勢,在全省近五年四次考核中,陵水均獲得“優秀”等次。
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創新建立“人民調解員+網格員”工作機制,被司法部譽為“新時代楓橋經驗”之“海南模式”。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戰果豐碩,兩輪禁毒三年大會戰成效明顯,現有吸毒人數占比從2018年的4.1‰降至1.26‰,2021年禁毒工作考評全省排名第二。
強化社會面管控,2021年道路交通事故下降40%,刑事、治安案件起數連年下降,連續10年被評為“平安建設”優秀市縣,2021年陵水人民群眾安全感指數達98.91%,創歷史新高,社會安定和諧。
“在新的歷史機遇下,陵水將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陵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切實扛起海南自貿港建設陵水擔當,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吳海峰說。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