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小麥青苗做青貯飼料近來引發議論,“青貯”這個詞被大眾所知。在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高產的青貯良種向來訪者展出。這個實驗室建立了一套攻關機制,研究解決種子產業鏈中的各種“卡脖子”技術難題。
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成立于2021年4月,是海南省為支持自由貿易港建設,支撐國家“南繁硅谷”戰略和海南種業產業發展,協同全國20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建設。
5月27日,記者跟隨媒體采訪團參觀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作為破解種業“卡脖子”的實體平臺,崖州灣實驗室目前已建成精準設計育種中心、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設施等10個公共性、開放性科研平臺,總面積超過24萬平方米,成為中國集中連片、體系配套、設備先進、有影響力的種業創新平臺。
畜牧養殖的“卡脖子”問題,一定程度上是飼草料的產量與質量問題。“這是拿來做青貯飼料的甜高粱,可以種在鹽堿地等難種糧食的貧瘠土地上。”在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的庭院里,實驗室合作交流部負責人夏勉指著幾株三四米高的高粱株植對記者說,這種甜高粱做青貯飼料,畝產超過十噸。
據介紹,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聚焦國家種業發展戰略和先進生物育種技術,實施重點項目“揭榜掛帥”制,面向全球公開發布科研需求榜單,已吸引40余家科研單位應征揭榜,開展76個科研項目攻關,聚合376名全國科研人員在海南開展科研活動。其中,“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抗草地貪夜蛾”“耐除草劑玉米”等項目已取得初步成果。
“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在發展科研的同時,承擔培養年輕科學家團隊的任務。”夏勉介紹,實驗室已引進多個院士團隊。通過“項目博士后”制度吸引了75名博士后,集聚了大量優秀青年科研人員。
夏勉希望更多育種科研單位、企業加入實驗室,共建種質資源庫。“我們的相關設施面向所有理事單位科研人員和實驗室科研攻關團隊開放。”夏勉說,實驗室將加快種子繁育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形成輻射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種子科學技術創新中心,為加快建設“南繁硅谷”,打贏“種業翻身仗”貢獻更多力量。
原標題: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致力破解種業“卡脖子”問題
責任編輯:韋曉凡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