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寧日月灣已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沖浪勝地”。(圖片均由萬寧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2018年4月13日以來,四年間,萬寧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改革開放不斷深入。
在全省率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準入即準營”行政審批改革、培育一批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體系和重點產業集群、開展小海整治、紅樹林修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體育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沖浪運動聞名海內外……
四年里,萬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扛牢扛實政治責任,科學決策和統籌謀劃,以敢闖敢試、勇于探索的精神,“闖”出精彩、“闖”出格局、“闖”出新時代萬寧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沖浪比賽冠軍黃瑩瑩。
“海陸空”三維發力
打造體旅融合發展新樣本
“到山欽灣打卡網紅景點燕子洞,在正門嶺體驗低空滑翔,俯瞰整個海灣,晚上住在興隆,第二天去日月灣沖浪。”這是“小紅書”app上一名博主分享的自己在萬寧的旅游計劃,得到了很多旅游愛好者的關注和認同。
近年來,萬寧旅游產業結構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之前以興隆為目的地的團隊游不再是主流,隨著石梅灣、日月灣以及山欽灣等一眾海灣的崛起,以濱海觀光+運動體驗為主的自由行漸漸成為萬寧旅游的“主力軍”,其中以日月灣沖浪最為典型。
憑借日月灣優質的海浪條件,萬寧在沖浪運動上持續發力,將沖浪產業列為萬寧重點打造的八大產業鏈之一,圍繞沖浪產業打造的沖浪小鎮也正在加速推動建設。2021年,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沖浪比賽在日月灣舉辦,誕生出了全運會史上首枚沖浪金牌。目前,沖浪已成為萬寧水上運動的一張金色名片,日月灣“世界沖浪勝地”的名號也已聲名遠揚。
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沖浪這樣的頭部帶動,更需要全面發展。
近年來,萬寧圍繞精品體育旅游城市的精準定位,堅持“以體育打造形象、旅游落地發展”的目標,依托優勢資源和厚重文化,海陸空三維發力,深耕“文體旅”目的地,打造出以沖浪運動為核心的水上運動、以滑翔傘、低空跳傘為代表的空中體育運動,以自行車、高爾夫為代表的陸地體育運動,逐漸形成完善成熟的體育旅游產業鏈條。
經過幾年時間的不斷培育和引介,如今萬寧年年有賽事。沖浪賽、龍舟賽、海釣賽已經成為萬寧的三大品牌賽事。在這些賽事的帶動下,海上帆船拉力賽、環島自行車賽等重大賽事也一一落戶萬寧。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群眾辦事更便利。
打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組合拳”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萬寧市民郭女士準備在萬城鎮經營一家咖啡廳,今年3月,她帶著準備好的材料到萬寧行政審批服務局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落座后她將材料遞交給辦理人員,并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填寫清單,半個小時后,郭女士便拿到了食品經營許可證。
從“十天”到“半小時”,一張證照的“提速”背后反映的是萬寧全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帶來的變化。
早在2019年11月,萬寧在全省率先啟動“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開啟了審批制度改革的試點。2020年9月7日、2021年3月25日分兩批次共對115個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改革,其中88項由行政許可改革為承諾制審批,27項由行政許可改革為備案制。
“以前辦理審批的流程是企業提出申請,業務部門現場核查然后再發證,改革后采取審批流程倒置,實行‘先證后審’審批模式,辦事企業或群眾只需承諾即準營,由監管部門直接進行事中事后監管,這就大大提高了效率。”萬寧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符祥煜介紹。
“備案制+承諾制”這套“組合拳”讓整體審批時限壓縮90%以上,極大提升了準入準營便利化程度。截至目前,萬寧已辦理1802個備案件和1069個承諾件,平均20分鐘辦結1件,平均每個工作日有16個企業或群眾受益。
目前,萬寧已對全市1980個審批服務事項中標注可網辦的1631個審批服務事項進行再梳理,制定電腦端辦理指南,辦事群眾不出門即可辦理,真正實現“一次都不用跑”。
心懷生態環保“國之大者”
擦亮高質量發展“綠底色”
站在萬城鎮周家莊村向小海方向望去,一望無際的紅樹林幼苗沿著小海邊鋪開,在碧波蕩漾隨波搖擺,眼前的生態美景,讓人很難想象,就在兩年多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模樣——養殖塘遍布、水污染嚴重。
2019年10月,萬寧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雙組長的萬寧小海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領導小組,小海生態治理正式拉開帷幕。
根據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開出了“納潮活海”“治污凈海”“生態藍海”“智慧管海”和“惠民用海”五大“處方”,逐步推進小海生態治理工作,通過清退小海周邊的養殖池塘和養殖魚排,逐步修復濕地,在退塘后的灘涂上規劃種植紅樹林,利用根系密集的紅樹林防風固沙,在陸地與小海之間建立起一道屏障。同時將通過人工干預手段,在海底種上海草,恢復海底生態,為海底生物構建庇護所,促進海底生物繁殖和生長。
經過兩年努力,投入近4億元,小海周邊養殖魚塘和養殖魚排已全部清退。小海逐步實現水清岸綠魚蝦歸,昔日的養殖池塘和養殖魚排遍布的無序景象已杳無蹤影……從“傷疤”到“亮點”,小海的“逆襲”,折射出萬寧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毅力和成效。
近年來,萬寧生態環境保護“六大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推進,黃標車、老舊車提前淘汰,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逐步落實,固廢申報登記和禁塑試點工作次第展開……一樁樁、一件件生態環保工作扎實落地,萬寧始終從“國之大者”的高度深刻把握新發展階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使命,深入貫徹落實“兩山理念”,擦亮高質量發展“綠底色”。
2021年,小海生態修復走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全省“六水共治”攻堅戰打響。萬寧提出了新的生態目標——努力把小海打造成全省“六水共治”的樣板。
隨即,圍繞小海整治的行動也逐步展開。萬寧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針對萬寧小海的基本情況及以現階段存在的治理問題,對標“六水共治”各板塊項目,為小海量身打造專項實施方案:對東山河、龍首河、龍尾河、太陽河等4條河流沿河兩岸城市及農村污水進行截流集中處理;萬城鎮、后安鎮、和樂鎮龍首河兩側約2000畝魚塘“退塘還田、退塘還海”;改造小海周邊老舊及破損供水管網……
隨著萬寧生態修復和“六水共治”工作的逐步推進,可以預見,未來萬寧的生態畫卷必定是五彩斑斕,目不給賞。
加工企業清洗諾麗果。
厚植優勢產業
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
萬寧長豐鎮福田村內,村民吳合民家的田地里種滿了諾麗果樹,長勢喜人,2021年,吳合民靠著諾麗果一年賺了十余萬元,今年,他計劃擴大種植面積,“政府支持,我們放心。”他說。
早在十幾年前,萬寧就有村民種植諾麗,但是當時并不被重視,也沒有人注意到這顆“小果子”的價值,諾麗的發展得益于2021年,諾麗產業被列入萬寧八大產業鏈之一,自此,諾麗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也就在這一年,萬寧先是依托興隆香飲所的科研力量,成立萬寧市諾麗研究院,而后又印發《萬寧市諾麗全產業鏈發展規劃2021—2025年》,科學規劃萬寧市諾麗產業發展。
目前,萬寧全市諾麗果種植面積8000多畝,14家企業參與到諾麗生產加工,生產的產品由最初的諾麗酵素延伸至酒水飲品、日化用品等多個領域。
諾麗產業的發展,是萬寧厚植優勢產業的縮影。
近年來,萬寧依托特色資源稟賦,緊盯海南自貿港“3+1+1”產業格局,圍繞“萬寧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打造檳榔、沖浪、咖啡、海洋經濟等四個百億級產業集群,謀劃了烏場國際一級漁港經濟區、烏場冷鏈物流園、日月灣沖浪中心、檳榔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地、裝配式生產建設基地等36個重大產業項目,為萬寧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促進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產業基礎。
在產業助推下,過去五年來,萬寧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截至2021年9月底,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旅游收入、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6年同期分別增長46%、35.6%、46.9%、43%、50.8%。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的同時,萬寧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近年來,萬寧農產品加工、綠色建材迅速壯大,規模以上工業增速排名全省前列,檳榔加工成為行業“小巨人”,產業鏈群式發展成效顯現,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21年9月底,全市三產比重為32.8:20.4:46.8,對比2016年同期的35.6:17.2:47.2,一產比重下降,二、三產比重有所提升,其中非房地產投資51.46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53%,經濟發展對于房地產業的依賴性持續減小。(張野)
數說
近四年經濟發展指標
●萬寧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
2018年224.33億元 2019年235.58億元
2020年237.40億元 2021年276.03億元
●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8年,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96元。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29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50元。
2019年,全年全市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98元。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35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2元。
2020年,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60元。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31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59元。
2021年,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88元。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59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71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018年84.3億元 2019年88.47億元
2020年85.63億元 2021年99.42億元
(來源:萬寧市統計局)
過去五年各方面發展情況
●經濟發展
地區生產總值累計完成1179.51億元,年均增長5.4%;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累計實現172222元和80960元,年均增長7.3%和8.8%。
●改革開放
市場主體突破5.4萬戶,落實自貿港兩個15%所得稅政策,共計減免稅款1400萬元。落實投資自由便利政策,新增注冊外資企業46家。落實“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引進各類人才1766人,實現歷史性突破。
●產業發展
創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6個,第一產業增加值從57.08億元增加到80.54億元;新增省級度假區1家、3A級景區2家、鄉村旅游點21個,共接待旅游人數2007.3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20.03億元;引進產業項目24個,規上工業總產值從14.23億元提高到70億元。漁業生產總值從2.36億元提高到20.07億元。實施重點項目653個,完成投資479.4億元。
●“五網”建設
農村公路六大工程新增里程767公里,實現自然村硬化路村村通。新增供水管網504公里,新建及改造城鎮污水管網275公里,新建變電站3座,改建、新建電力線路3699公里,光纖寬帶網絡和高速移動通信網絡實現100%覆蓋。
●民生福祉
城鎮新增就業2.7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67萬人。改造老舊小區21個;新建、改擴建學校和幼兒園22所;新建農村文化活動室189間,人均體育場地面積4.21平方米;投入34.17億元用于醫療衛生事業,市人民醫院晉升三級綜合醫院,市中醫院投入使用,64個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項目竣工。
●法制建設
摧毀涉黑涉惡犯罪團伙29個,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資產3.08億元,打掉犯罪團伙、“打財斷血”、“打傘破網”總數位居全省前列。刑事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29.2%,破案率同比上升14.5%。
(來源:萬寧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