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秀英區康安學校學生在進行 足球訓練。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計思佳
學業壓力降降降、日常不再考考考、課后不再補補補……剛剛結束的2021年秋季學期,由于“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海南乃至全國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活都發生了很大改變。
實施陽光快樂教育是落實中央“雙減”工作部署、推動海南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去年7月以來,海南教育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協同推進教育質量提升和陽光快樂教育,“雙減”各項監測指標均排在全國前列。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爭做‘雙減’優等生,把海南學生‘特色印記’品牌擦得更亮”寫入其中,引起了百姓和代表委員們的關注和熱議。1月22日,海南日報記者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了采訪。
問:“雙減”能否在減負的同時實現增效?
海口市民吳恒的女兒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海口附屬學校二年級。幾天前,吳恒拿到了女兒的期末成績單,發現各科成績那一欄填寫的內容,從過去的具體分數變成了一個個紅色的“贊”。
“今年學校沒有組織期末考試,而是通過闖關游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無紙化測評。”吳恒介紹,這場闖關游戲共設11道關卡,每個關卡最高可以獲得3個贊,測評內容涵蓋了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6個學科。
雖然女兒最終獲得了32個“贊”的好成績,但吳恒的心里還是有些忐忑:“‘雙減’政策實施后,學校取消了小學一、二年級的書面作業,期末考核也從過去的紙筆考試變成了闖關游戲。孩子的學習壓力是減輕了,但我們很擔心學習效果不如從前。孩子將來還要面臨中考、高考,這種輕松的學習方式是否會影響孩子將來的升學考試?”
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建立合作型家校聯系機制
“讓教育回歸更本真的狀態,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對于“雙減”政策,省人大代表、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院長、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校長潘華莉認為,實施“雙減”,不僅有利于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緩解家長經濟壓力,更有利于調整教育場景,重塑教育生態。
在她看來,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是“雙減”落地見效的根本。學校要達到減負增效的效果,就要抓住作業管理、課堂教學、課后服務、教育評價等4個維度,制定操作性強的具體措施,將“雙減”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她建議各校在作業管理上,要做到“四精”,即“精選”作業、“精練”作業、“精批”作業、“精評”作業;在課堂教學上,要積極向40分鐘的課堂要質量,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在課后服務上,要優化整合校內外資源,合理設置藝術類、體育類、益智類等特色課程,讓特色課程成為學生張揚個性、提高素質的絢麗舞臺;在教育評價上,要創新方式、多元評價,特別是,低年級可推行無紙化趣味考核,建立星級評價機制,寓評于樂,五育并舉。
省人大代表、海口實驗中學校長林茵茵從教師隊伍建設的角度提出建議:首先,學校要嚴把入口,將真正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才吸引到教師隊伍中來;其次,要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此外,還要建立科學有效的互助學習機制和教師評價機制,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
關于如何確保“雙減”政策進一步發揮實效,省政協委員、三亞市社會主義學院專職副院長魏惠琴建議,要建立合作型家校聯系機制,形成有利于學生成長的積極環境,“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還可以對家長進行專業培訓,讓家長既能積極參與學生成長,又能對學生的學習和學校的教育教學進行有效配合。”
(海南日報海口1月22日訊)
原標題:海南學生“特色印記”品牌如何擦得更亮 代表委員建言:家校合力確保“雙減”政策落地見效
責任編輯:周玉敏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