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期四天的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于5月6日晚正式拉開帷幕。消博會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消費精品互通有無創造了無限商機。
繼博鰲亞洲論壇之后,消博會這一國內首個以消費精品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緣何落子海南?對海南帶來什么影響?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將獲得哪些消費選擇和更好消費體驗?跨國企業全球供應鏈的管理經驗有何可取之處?消博會期間,海南大學旅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耿松濤應南國智庫邀約,雙方攜手推出《消博深觀察》專欄,從專家視角深度解讀消博會紅利和戰略意義,分析消博會及其溢出效應對促進自貿港發展的重要作用。
在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國內展區異彩紛呈。國內參展品牌超1200個,知名國貨商品云集。
首屆消博會作為一個定位于“高、新、優、特”的國家級展會,不僅面向全球市場,推動了國際大循環,更為國產精品和國際產品同臺競技、為國內市場塑造新形象、推出新產品、承接新載體提供新平臺,成為國內大循環新的驅動器。
首屆消博會北京館的北冰洋汽水。記者 李昊 攝
新形象:展現國內城企新風貌
本屆消博會充分發揮窗口效應和平臺效應,為全國各省市展現城市新風貌提供了新渠道。
展會現場,北京展臺以“開放北京、消費之都”為主題,以京味文化為依托,點明北京消費發展方向;上海展臺則提出“新品牌、新消費”,創新高端消費供給,深化品牌經濟發展。此外,消博會還為城市區域合作搭建新通道,加速推動新產業空間集聚,助力城市和消費升級。如5月7號簽訂的價值總額30億元的消博會第一簽——《海南胡椒產業整合升級戰略合作協議》,增強了南北智慧農業地區合作。
消博會為全國企業,尤其是科技創新企業打造了展示新舞臺。首屆消博會推出的“新品首發首秀”機制為企業提供了產品推介新渠道。
首屆消博會上海館的大白兔抱枕。記者 李昊 攝
新產品:推動國內產品服務升級
消博會推動了新國貨發展進一步提速。湖北展臺以“科技創新”理念為支撐,向世界展示荊楚精品,展出智能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汽車。
消博會上,老字號產品與新潮的碰撞形成的新消費成為一大亮點。老字號的轉型升級是我國優化市場供給的典范。老字號品牌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致力于形象的自我突破,展開跨界創新,將新品創新的鏈路深入到研發和工廠,讓品牌自帶的百年底蘊成為最新潮流符號。例如,北京展臺的菜百首飾展出了三大文創系列首飾,包括故宮聯名款、天壇IP款和頤和園合作款,在珠寶展臺中獨樹一幟。
首屆消博會北京館的北京稻香村產品。記者 李昊 攝
新載體:國內循環、升級新平臺
消博會既向全球消費者提供優質消費品,為出口企業提供新機遇,也為老字號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平臺,其連接國內外供需兩端,加速國內大循環,放大了海南自貿港優惠政策的集成效應。同時,消博會展現了海南自貿港建設下新的政策導向,吸引產業鏈落地海南,集聚各類生產要素,加速海南乃至全國的產業轉型。
消博會將更好促進國內國際“兩類資源”的互聯互通,“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通過對企業的提質增效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海南大學旅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耿松濤 記者 汪慧 采訪整理)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