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記者 邱江華
“大家好,這是我的荔枝園,等到荔枝成熟了,你們需要的話就可以從手機上下單!謝謝合作。”這是一則推介農產品的直播視頻,但主播不是年輕人,而是一位樸素滄桑的農民老漢。12月14日上午,在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昌儒村,海南日報記者見到了這位小有名氣的農民主播——該村脫貧戶吳清河。
“沒想到我這雙原本只會扛鋤頭、握鐮刀的手,如今也拿起了智能手機,將電商、直播玩得風生水起。”今年63歲的吳清河,曾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民,不懂技術,也不懂找銷路。如今,得到各方幫扶的他搭上“電商扶貧快車”,不僅農產品不愁賣,他本人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絡紅人”“勵志叔”。
“吳清河夫妻倆都是殘疾人,干不了重活,以前就經營小賣部和打零工,其子女4人也是邊務農邊打工,收入微薄。”吳清河的幫扶責任人張堅介紹,吳清河家里雖有40余畝林地、果地,但由于缺乏資金和勞動力,一直以來都未形成種植規模,家庭一度陷入貧困。
2015年,吳清河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政府對其進行產業幫扶,不僅對其開展種植養殖等技能培訓,還陸續扶持了母羊、雞苗、荔枝王果樹苗和肥料等。有了產業支撐,2016年底,他一家順利脫貧。
“但對我家改變最大的還是2017年。”吳清河感慨道。2017年5月,永興電商扶貧中心成立,他領到了政府免費補貼給建檔立卡貧困戶的4G智能手機,并開設微店。
“剛拿到手機的時候,不會使用,更別談做電商了。”吳清河擺擺手說,后來他積極參與電商扶貧中心開展的培訓,慢慢學會了智能手機的基本操作。一次,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將拍好的黃皮圖片上傳至微店,沒想到僅僅幾天時間,就達成了近2000元的交易額。令他直呼“嘗到了‘觸網’的甜頭”。
“過去每到荔枝收獲時節,我都在為怎么賣而犯愁。由于價格主動權掌握在收購商的手中,有時辛苦忙活一年收入還不到5000元。”吳清河說,而現在借助電商,他家的農產品遠銷北京、上海、青島等國內多個城市,“最高還賣過百元一斤呢。根本不愁賣!”
線上線下齊發力。每逢永興電商扶貧中心舉辦愛心集市時,吳清河還會把自家產的木瓜、香蕉、酸菜、米酒等農產品推銷給市民游客。“收入不多,但這卻是發展新客戶的絕好機會。”如今,吳清河已經可以神態自若地面對鏡頭,嫻熟地向觀眾推介自家水果。他希望給“電商扶貧快車”加把油,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海南日報海口12月14日訊)
原標題:海口市秀英區昌儒村村民吳清河借助網絡直播銷售農產品,鞏固脫貧成效 果園直通大市場 老農“網紅”賣貨忙
責任編輯:周玉敏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