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楠 梁君窮
一個個正方形的蝦塘整齊劃一,一根根軟管源源不斷地往池內輸送氧氣。這是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在陵水黎族自治縣光坡鎮章憲村澳洲淡水龍蝦南繁育種基地內見到的場景。
“來,給你瞧瞧我們養的澳洲淡水龍蝦。”正在工作的脫貧戶黎亞平邊說話,邊小心翼翼地把手伸入蝦塘中,慢慢撈出一個用透明橡皮筋綁著的長方形塑料盒,盒子里是一只色澤艷麗、身型優美的澳洲龍蝦。
澳洲淡水龍蝦來到章憲村已有一年半時間。2019年5月,在光坡鎮政府的扶持下,該村引進澳洲淡水龍蝦,發展章憲村澳洲淡水龍蝦集體產業項目,計劃通過產業發展,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當地水質優良,水源活水溶氧量高,十分適合養殖澳洲淡水龍蝦。“盡管如此,當要把澳洲淡水龍蝦養好并不容易。”該基地負責人黃岳武介紹,為了保證澳洲淡水龍蝦的成活率,他們層層把關,“就拿選苗來說,只有體質健壯、免疫力強的健康蝦苗才能進入蝦塘。”
經過幾個月的悉心照料,去年,該村養殖的56萬尾成品蝦一上市,就因個頭大、品質好,被來自海口、廣州、深圳等地的客商,以每斤60元的價格搶購一空。
“今年7月,我們進行了第一次分紅,惠及全村139戶脫貧戶,對于邊緣監測戶、低保戶,我們還發放了120斤通過‘稻蝦輪作’模式種植的‘蝦香稻’,鼓勵他們動手發展產業,勤勞致富。”黃岳武說。
成功養殖澳洲淡水龍蝦,讓黃岳武和村民們信心大增。很快,他們就把目光轉向了蝦苗繁育。“從外地進口蝦苗,耗時久、花費高,我們能不能自己培育蝦苗?”黃岳武介紹,經過一番調查,今年8月,章憲村投入100萬元建立了陵水光坡澳洲淡水龍蝦南繁育種基地,聘請專業種苗繁育技術員做技術管理,發展起蝦苗養殖。
“為了能集中收集龍蝦幼苗,我們把成年龍蝦放進塑料盒中,需要時再把龍蝦取出。”從剛到基地時的“門外漢”,到如今的養殖能手,黎亞平已經熟練掌握了養殖技術,“就在家門口務工,每個月能領到3000元工資,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除了龍蝦繁育、養殖產業,章憲村還因地制宜發展和牛養殖、牛蛙養殖等產業,增強產業支撐,拓寬村民就業渠道,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在章憲村的川陵優質肉牛養殖示范基地內,村民吳亞齊耐心地給70多頭牛喂食,這份工作能帶給他每個月近3500元的收入;在光坡鎮章憲村鄉村振興牛蛙養殖基地,村民陳大姐工作一天可獲得130元報酬……
陵水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縣將繼續加大產業扶持、就業幫扶工作力度,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尋求收入新的增長點,確保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海南日報椰林12月5日電)
原標題:探索發展澳洲淡水龍蝦繁育養殖產業 繁育小蝦苗培育大“錢景”
責任編輯:吳嬋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