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燕
近期,“美育將納入中考”話題引發社會關注。記者走訪調查海南美育工作情況時發現,不少學校的美育教學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但也有家長認為,美育并沒有多大用處,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孩子們的考試壓力已經不小,如果再將美術或音樂成績納入中考,會給孩子造成額外負擔。(據11月24日《海南日報》)
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將美育納入中考,就是從制度層面引導學校、家庭和社會重視美育,完善美育課程,加大美育投入,讓“美的教育”成為社會共識,盡可能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受到讓他們受益一生的心靈滋養。
“美育納入中考”已經有了時間表,但讓“美的教育”成為社會共識,并落實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之中,還有不少路要走。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美育,但由于地區、學校、家庭的客觀條件和對美育的重視程度的不同,學生所接受的美育也有差異。有的孩子從小接受藝術教育,在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上都頗有水平;也有的孩子從沒接受過正規的美育和藝術教育。這種差異造成了地區、學校和學生之間的藝術水平發展的不平衡,影響學校美育的正常開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
將美育納入中考,雖然短期內不能改變這種不平衡的情況,但能從客觀上推動全社會形成重視美育的共識,讓家長重視孩子的美育熏陶,讓學校建立健全完善美育課堂體系,增加師資、場地、器材等投入,并通過考試內容、考試形式的導向作用,推動美育課程向激發學生對美的興趣,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力、鑒賞力、理解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發展,讓學生在美的體驗中獲得情感和精神上的享受,真正做到以美育人。
同時,也要重視具體美育工作中的地區差異、個體差異,注意補齊短板,推動美育均衡發展。有些偏遠地區、農村學校師資力量、場地器材不足,需要統籌社會資源,建立幫扶機制,比如可以鼓勵大中專院校和這些學校合作共建美育教學基地;有些家長、培訓機構將美育簡單等同于美術、音樂等藝術教育,存在以技代藝、重應試輕素養等現象。對此也要及時糾偏,摒棄功利化的美育傾向,保護好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推動美育發展還要因地制宜,多開設和本地特色民俗文化、藝術相結合的美育課程。如海南華僑中學的黎錦與刻紙藝術、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學和海口市瓊山中學的瓊劇課程等,都是將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和美育課程相結合的典型例子,值得借鑒。
用美的教育,育美的人。美育關乎孩子的快樂幸福,關乎國家民族的未來,需要從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整體美育環境和美育共識,通過春風化雨的美育工作,讓孩子成長為有信念、有情懷、有擔當的人,成就更加豐富和飽滿的人生。
原標題:讓“美的教育”成為共識
責任編輯:符金花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