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此次疫情告訴我們,光有人的“大健康”是不夠的,不完整的。由“大健康”往“全健康”過度,即是質的飛躍,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面對全新的“全健康”理念,南國智庫、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海南醫學院組織省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有關專家學者,成立《海南自貿港全健康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聯合課題組,就此提出相關理論和實踐對策與建議,期待為更加完善建設海南自貿港提供學者智慧和專家方案。
海南醫學院院長楊俊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4月13日訊(記者 王洪旭)全健康(One Health)是人類同疾病斗爭實踐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公共衛生治理新理念、新理論。海南醫學院院長楊俊認為,全健康理念契合了海南自貿港公共衛生治理創新的需要,符合自貿港建設中政府治理創新的客觀要求,建議從法律制度、政府治理、公共衛生體系等六大方面探索創新,打造全健康治理全球示范區域。
實踐 抗擊新冠疫情,全健康理念作用凸顯
疫情發生后,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省委省政府領導海南人民眾志成城,抗擊新冠病毒,成績可圈可點。
楊俊表示,從公共衛生治理的角度看,抗擊新冠病毒的實踐與全健康理念至少有幾方面高度契合:一是政府在公共衛生治理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省委決策、政府以指揮部形式統一調度指揮,政府及時轉入一級應急狀態;二是多部門主動參與,政府大部分部門負責人加入抗疫指揮部,部門溝通協調機制暢通高效;三是臨床醫學、流行病學專家、基層全科醫生沖鋒在前,農業、畜牧、食品、環保專家管天管地,多學科合作,多領域專家專業奉獻;四是措施上綜合施治,關閉農貿市場、打擊野生動物交易、禁食野味,控制傳播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防控措施既針對人群也針對家禽動物;五是向民眾廣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等。
當然,抗擊新冠疫情中也暴露出我省公共衛生不少短板和不足,多部門、跨領域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還不夠有力,比如疾病預防控制、重大傳染病救治、基層醫療衛生防控能力較低,缺乏對全球疫情信息的有效及時掌握等,也恰恰是全健康致力于要解決的問題。由此可見,抗擊新冠疫情凸顯了全健康對自貿港公共衛生治理創新的指導意義。
現狀 熱帶傳染病潛存風險,海南創新公共衛生治理條件成熟
全健康作為新理念、新理論要在海南落地,需要哪些條件呢?楊俊認為,至少需要法律的支持、政府的意志、多部門協調、多領域技術合作平臺,以及具備人、環境與動物健康跨學科知識與技術的專業人才。
楊俊說,海南是一個熱帶島嶼省份,從疾病譜看,瘧疾、登革熱、結核、肝炎等熱帶傳染病、人畜共患疾病本身就構成公共衛生主要風險,這對全健康制度創新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
楊俊表示,抗擊新冠疫情后,以全健康為導向創新海南自貿港公共衛生治理的條件已成熟,把海南打造成全健康治理全球示范區域是完全可能的。
楊俊認為,抗擊新冠疫情既是一次重大傳染病疫情防控全方位、大規模實戰,也是對各部門、各階層、各領域全健康理念的灌輸。
“從根本上解決重大傳染病防控問題,單靠衛生部門根本不行,需要政府領導多個部門和領域的人共同面對。”楊俊說,目前,建立的多部門聯防聯控機制是應急狀態下的臨時應對,應及時把這種被實踐證明是可靠的體系機制固定下來形成主動應對模式,這是常態化的需要。
保障 自貿港特殊政策保障,助海南建立“全健康”體系
“海南自貿港建設迫切需要加強公共衛生風險防控。”楊俊表示,中央在頂層設計中已將公共衛生風險防控納入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之中,對海南自貿港建設“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尤為重要。省委省政府謀劃長遠,省委書記劉賜貴強調要按照“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要求,優化公共衛生資源布局,強化基層基礎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就體現了這樣的要求。
3月14日,省長沈曉明主持召開專題研討會,要求全面引入“全健康”理念,以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為切入點,建立“全健康”體系,帶動健康海南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食品安全保障以及農業和畜牧業等相關產業發展。
楊俊認為,這種公共衛生治理創新可以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制度創新的標志之一,海南自貿港的特殊政策為全健康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央賦予自貿港一定的立法權,解決了整合相關法律法規這一難題,為實施全健康理念提供法律保障;政府大部門制、簡政放權、極簡審批為整合分割的行政監管權力提供了可能。
建議 組建新的公共衛生中心,全島統一布局傳染病醫院
目前,海南打造全健康治理全球示范區域正面臨大好機遇。為此,楊俊建議從以下幾方面破題。首先,將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轉為政府公共衛生委員會,常態化設置,這是抗疫常態化的標志。其次,組建新的公共衛生中心,全島統一布局傳染病醫院,整合醫與防、口岸與內陸、人與動物健康防控職能和資源。此外,實施提高現場調查處置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檢驗檢測能力、救治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的相關項目。
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方面,楊俊建議,將現有疾控中心一分為二,行政職能部門與衛生行政部門重組為衛健委疾控局,并將口岸檢疫職能整合進去,賦予相對獨立的行政權力;技術服務部分改為公共衛生中心,并將涉及人類、動物和環境健康的技術機構整合。
另外,醫療救治體系重在全島合理布局,可借鑒上海模式,設置有疾控機構直接支持的省級、區域和縣級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重點加強傳染病、重癥搶救、呼吸、院感等專業人員的配備。教育培訓體系從醫學院開始培養醫學生,對全省在職醫務人員開展臨床流行病學、熱帶傳染病、人畜共患疾病和院感防治知識的全面培訓。
探索 六大創新思路,打造全健康治理全球示范區域
“創新思路,打造全健康治理全球示范區域。”楊俊表示,在全省范圍內全面開展全健康治理,可以從法律制度、政府治理、公共衛生體系、技術支持、社會治理和國際合作等六大方面進行。
第一,法律制度創新。海南應充分使用立法權,制定一部體現全健康治理理念、基于防控公共衛生風險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公共衛生條例》,厘清公共衛生相關法規體系,實現公共衛生相關法規之間的無縫銜接。
第二,政府治理創新。在政府構架中設立公共衛生委員會,由政府主要領導領銜,吸納包括衛生、農業、林業、畜牧、藥監、環保、交通、口岸檢疫、市場監管和醫保部門參加,作為常設的議事決策機構,致力于共同促進人和動物健康,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第三,公共衛生體系創新。按照高效快捷、平戰結合的原則,結合自貿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管控要求,重構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疾控體系、醫療救治體系、教育培訓和物資儲備體系。
第四,技術支持創新。依托高校建立全健康研究院,搭建臨床醫學、流行病學、檢驗檢疫、畜牧獸醫、食品營養和環境健康專業人員學術交流和科研平臺,整合科研力量,設置重大專項鼓勵多學科聯合攻關。
第五,社會治理創新。將現有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從行政部門剝離出來,更廣泛的吸收社會各界代表參加,鼓勵居民發揮主人翁作用,建立公共衛生公序良治。
第六,國際合作創新。建立全健康國際合作中心,負責動態監測全球疫情和健康信息,依托高校創辦全健康學術期刊和網站,建立全球全健康聯盟,擴大中國和海南在全健康領域的國際影響力;設立博鰲全球全健康論壇,引領全健康理論和實踐,發出全健康的海南聲音。
《海南自貿港全健康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研究
總策劃:
韓潮光 羅建力 陳嘉奮
課題執行:
南國智庫 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
海南醫學院
課題組成員:
曾渝 王勇 馬金輝 蘇玉菊 張東獻 黃小玲 劉靜 徐瓊花 鐘麗 孫蕾
原標題:海南醫學院院長楊俊建議: 創新公共衛生治理 組建新公共衛生中心 打造全健康治理全球示范區域
責任編輯:王煥煥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