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健康視角下建設健康海南的思考
南國智庫、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和海南醫學院 聯合課題組
前 言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短短兩個多月全球也在蔓延。通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光有人的“大健康”是不夠的,不完整的。由“大健康”往“全健康”過度,即是質的飛躍,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面對全新的“全健康”理念,南國智庫、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海南醫學院組織省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有關專家學者,成立《海南自貿港全健康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聯合課題組,就此提出相關理論和實踐對策與建議,期待為更加完善建設海南自貿港提供學者智慧和專家方案。
全健康視角下建設健康海南的思考
馬金輝
馬金輝 研究員 博士
今年3月14日,海南省省長沈曉明主持召開專題研討會,研究將“全健康”理念融入加強以健康為中心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項目有關工作。沈曉明省長指出,推動“全健康”項目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措施,是加強海南自貿港公共衛生風險防控的需要,也是推進世界銀行貸款項目落地的要求,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樹立信心,努力在“全健康”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從“大健康”到“全健康”,這是質的飛躍,當國內不少地區還在圍繞如何進行全民“大健康”開展普及工作時,海南已經開始落實升級版的“全健康”布局,這也是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海南“兩種精神”——椰樹精神與特區精神的具體體現。同時,鑒于當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我們更加感到海南在國內率先開展全健康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勢在必行。
一、“全健康”的涵義及溯源
通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切身感受到健康是離不開人類健康、動物健康和環境健康三者統合為一體的全健康理念,也就是說,人類和動物健康、環境衛生、食品安全和農業生產等方面,統一構成“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即“一個世界,一體健康”。
2007年4月,美國獸醫協會建立“全健康”行動小組,隨后演變為“全健康”委員會。2010年始,“全健康”從理念走向行動,在全球廣泛傳播。同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達成合作協議,倡導在人類-動物-環境界面上共擔責任、協調全球活動。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都建立了“全健康”教育科研相關機構。2014年11月,中國首屆One Health研究國際論壇在廣州召開,但“全健康”理論與研究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2019年6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在青島召開之際,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院士、海南省省長沈曉明、上海交大陳國強院士等會同WHO前總干事陳馮富珍、OIE、FAO等國際組織代表召開會議,討論One Health研究工作。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光有人的“大健康”是不夠的,不完整的。由“大健康”往“全健康”過度,既是質的飛躍,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
二、海南全健康首先要筑牢以人為本的健康保障體系
今年3月,海南省政府印發了《健康海南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與“全健康”理念中的“以人為本”是契合的。方案對標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圍繞提高人均預期壽命的主題,開展18個健康促進專項行動,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將健康關口充分前移,提升海南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的專業化、標準化、國際化,打造海南生態島、健康島、長壽島。健康海南行動中,圍繞建設世界水平的健康島,打造天然的生態環境、先進的醫療保障、一流的公衛基礎和更好的管理服務。在充分發揮海南天然環境基礎上,采取有效策略以較低成本取得較高健康績效,多種途徑解決當前海南居民健康問題,預計2030年海南省人均預期壽命將達82歲以上。
同時方案實施健康產業促進行動,實現更高水平全島開放的先行產業;實施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大力引進國內優質醫療資源,推動遠程醫療、分級診療、智慧醫院等項目,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輔助決策、區塊鏈等技術創新醫療服務新型模式;實施中醫藥健康促進行動,發揮中醫在疾病治療、疾病防控和特色康復中的作用。
總結這次新冠肺炎防控經驗,梳理當前醫療服務、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防范體系的薄弱環節,方案特別強化了傳染病防控行動,明確今后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為此,方案中提出建設省級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推動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四個區域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能力提升。加強醫療機構的醫療和預防職能相融合,完善公共衛生機構、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基層醫療機構“三位一體”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機制,優化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的有效協同。強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和隊伍建設,建立和健全醫療保險和救助體系,健全多層次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制度。
為此,我們認為貫徹落實方案,應以海南“兩種精神”中的椰樹精神扎實推進健康海南行動的宣傳推廣、科學引導,提高全社會對健康海南建設的認識,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健康文化;編制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材料和文藝作品,以有效方式引導群眾了解和掌握必備健康知識,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典型報道,增強社會的普遍認知,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同時,也要以海南“兩種精神”中的特區精神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和基地,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加強科技支撐,加強攻關研究,加強信息支撐,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推動高水準醫療水平的提升。
三、海南全健康更要構建人與環境健康共生的格局
中央12號文件明確給海南做出了定位,那就是“三區一中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其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就是要大力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在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治理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探索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把海南打造成為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就是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新經驗。
在此方面,海南是最早在國內率先提出和實施“生態文明省”的地區,如國家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河流的保護和利用;全域旅游、文旅小鎮、生物醫藥、博鰲醫療先行區等方面,海南正走在全國的前列積極探索人和社會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發展路徑。
另外,海南圍繞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三大領域和十二個重點產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分工協同、功能互補,形成集聚效應。這就是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敬畏環境并與環境共生全健康發展的體現。
綜上所述,海南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緣和生態等條件:它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也是中國連接南海各國的重要樞紐,是中國面向南海的窗口;它通航便利,又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它擁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這些先天條件,讓海南自貿港建設有著極強的輻射力和聯動性,使海南自貿港建設具備貫徹人、動物、環境安全與和諧共生全健康理念的載體。未來,全健康的海南一定會成為新時代的靚麗名片,譜寫出民族復興的新篇章。
(本文撰稿人為海南醫學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南國智庫與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聯合課題組研究員)
《海南自貿港全健康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研究
總策劃:韓潮光 羅建力 陳嘉奮
課題執行:南國智庫 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 海南醫學院
課題組成員:曾渝 王勇 馬金輝 蘇玉菊 張東獻 黃小玲 劉靜 徐瓊花 鐘麗 孫蕾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