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廣,又出去巡查啊?我真是服了你了,你才來一個多月,社區情況掌握的比我這待一年的都熟。”3月6日,我像往常一樣準備騎著“電驢”去街道轉轉,想了解各巷口、商鋪的疫情防控情況,就碰見同事鄧璐璐跟我打招呼。“嗨,咱們街道四通八達人員比較復雜,要是每天不去瞅一眼,心里頭放不下呀!”我笑著打趣了兩句就趕忙走了。
藍斌廣巡查社區防疫工作。記者 蘇靚 攝
采取“包圍式”保衛戰術 封鎖多余出入口
算一算,我在防疫一線已經有36天了。2月1日,我被選為龍華區疫情阻擊戰先鋒隊員前往中山街道工委書記助理,配合指導、督查各部門和社區開展疫情防控排查等工作。到崗之前,我就讓妻子、孩子先回娘家了,準備自己留守海口心無旁騖地投入戰斗,這段時間,我一直重復著家、街道、工作兩點一線的生活 軌跡,忙碌而充實。
來到中山街道后,我深吸了一口氣,這里連接騎樓老街、水巷口、解放路……巷口四通八達,還有不少三無小區、民居小樓無人值守,街邊商鋪鱗次櫛比卻缺乏物業安保,如果不及時防控后果簡直不敢想,必須第一時間了解、掌握、熟透街道情況,是我第一個念頭。于是,我騎著自己的電動車,開始深入了解這里的情況。“中山街道一共有9個社區,8000多戶,居民2.4萬余人。”我在手機備忘錄里寫道。
中山街道有菜市場、生活方便,即使采取“包圍式”的管理封鎖多余的巷口也能保障居民的生活,當務之急是要解決防疫安全隱患,盡量減少外來人員的出入。疫情刻不容緩,我當即向中山街道負責人建議,各個社區保留一至兩個必要出入口,其余的巷口全部用鐵皮封堵。
“包圍式”戰術為后續防疫奠定了基礎,隨后,我們開始組織社區志愿者、雇傭待業保安到卡點執勤,登記人員信息、測量體溫、為居民跑腿代購……后來我刷新聞才知道不少街道想用“鐵皮”防疫卻一貨難求,就十分慶幸當時的果斷決定。
藍斌廣的手機備忘錄里記錄的街道情況。記者 蘇靚 攝
快人一步推廣“地點碼” 跟病毒搶時間
當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全省開始推廣統一的健康碼,我們也組織推廣使用“海南健康碼”以實現精準化疫情防控。
但“海南健康碼”只能體現申領人的健康狀況,不能精準掌握申領人的出行軌跡,2月25日下午,我們決定參考其他兄弟省份的先進經驗,率先在“健康碼”的基礎上推廣使用“地點碼”,在后臺精準掌握每一個進入卡口、銀行、商場的人員信息。
為了避免居民掃碼時聚集,我們彩印了60cm*80cm的泡沫板,在每個重要卡口的醒目處粘貼兩張推廣海報,提醒居民進出時要掃描、生成地點碼。隨后,我們接到區里組織的“地點碼”推廣培訓通知,要求我們深入防疫一線向居民推廣使用“地點碼”。
除了推廣“地點碼”,企業的復工復產也是我最關心的事。解放路在2月中旬就陸續開始復工復產了,大型商場也開始開門迎客,我們在商鋪入口處設置“留觀點”,如果消費者體溫異常就立即原地留觀,醫護人員發現消費者癥狀與新冠肺炎類似就立即送醫就診。
中山街道制作的“地點碼”海報。記者 蘇靚 攝
黨員就該往前沖 是責任也是使命
在收到先鋒隊員選派通知前,我就有意主動請纓前往一線,收到通知時心里更多的是激動。我并不是什么英雄、偉人,當年在黨旗下的錚錚誓言我沒忘,不過是該承擔責任和使命的時候到了。
今天有記者問我,疫情暴發的高發期時,看著不斷增長的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時會不會后怕,我思忖片刻說了我的真實想法。“根本來不及想那么多,當全心投入工作的時候,眼里、心里想的都是怎么防控疫情,怎么協調社區的工作需要,顧不上去想怕不怕。”是啊,就算凌晨下班回到家身體很疲倦,可是一閉上眼想起的都是 社區人員的需求、需要協調的事情以及思考自己還沒有遺漏的防控細節,感覺自己的大腦就是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或是陀螺。
得空的時候我總是思考還有沒有忽略的地方,怎么才能將防控工作做得再細致一些。我知道,只要我們基層一線把好關口,當好居民的疫情“吹哨人”,一定會等來疫情結束那一天。
我是一個普通人,遇到這場特殊的“戰役”,就只顧奔赴上前罷了。在防疫中,我是一線人員也是記錄者,記錄了許許多多難忘的感動時刻,比如73歲的志愿者丁寶蘭,主動要求捐款的93歲老黨員周若芳……站在他們中間,我沒有覺得自己有多特殊、多了不起。
丁寶蘭是一個三無小區的志愿者,白發蒼蒼的她總是戴著紅袖章把守出口,配合社區人員服務居民,每次看到她,我心里既感動又欣慰。3月1日,我們街道發起了防控疫情捐款活動,吸引305名黨員積極參與,其中有不少退休老黨員主動要求捐款,他們有些人過得并不富裕,我和同事也委婉地拒絕接受善款,可是他們卻覺 得這時候捐款是他們唯一能做的事。讀著他們寫的捐款信,心里倍兒熱血、倍兒激動,覺得自己何其有幸能參與這場抗疫戰。截至3月6日,我們發起的捐款活動共計收到善款4萬元,這個愛心捐款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藍斌廣 口述 南海網 記者蘇靚 整理)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