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海南年俗在民族文化融合中多姿多彩 “鬧年”歡樂模式多

            海南年俗在民族文化融合中多姿多彩

            “鬧年”歡樂模式多

            儋州中和鎮,當地群眾舞龍鬧元宵。 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通訊員 朱鼎甲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對中國人來說,過年既是一年之終,也是新年之始,人們需要通過各種儀式來定位人生旅程的一個新坐標,或是總結,或是希冀,因而產生了形式多樣的年俗。

            全國各地的年俗既有共通之處,也帶有各自獨特的文化脈絡。在海南,人們把春節俗稱為“做年”或者“到年”。除了正兒八經的祭祖、打塵、吃圍爐,這里的冬季氣候宜人,讓孩子們能放開了“鬧年”,便形成了海南諸多的特色年俗。

            古來年俗多熱鬧

            在海南島上,既有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風俗,也有漢家的習俗,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中,海南的年俗,豐富雜陳,更顯多彩多姿。

            今年的立春節氣在春節之后,而很多年份也會在春節之前。在古代,若是立春在大年初一之前,海南歡樂的年俗往往從立春日便開始了。在大年初一之前,會先有迎春日,這一天,府縣(現海口府城)的大小官員都會到府城東郊的迎春館,在這里進行迎春之事。

            城里各個街坊的老百姓都匯聚于此,有表演雜劇的,有說書講故事的,一派熱鬧景象。等到該走的祭祀程序都走完,人們便開啟了歡樂模式,城鄉內外、無論男女老少都匯集在街道上,看著土牛自河口街出,從西門或南門被牽入府城。此時大家都紛紛拿出豆谷拋灑,相傳此舉可以消壓痘疹,也就是預防天花。

            迎春日這天,人們還會用面餅裹著生菜和肉品做成春餅,相互贈送。過年前,還會以糯粉拌蔗糖或灰汁,蒸成春糕,厚約五六寸,既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當作年茶點心互贈。可見相比于今天一些年輕人整天宅在家里玩手機,古代海南人過年更為外向,更重視社交。

            正月初三,還有“釘赤口”的習俗,本意是在初三這天禁口舌是非,畢竟古人知道禍從口出的道理。但是大好春光里,怎能只宅在家里,正如《儋縣志》中所記載,人們“略敘飲宴, 群邀漁獵, 謂之‘斗口’。”

            初六之后,人們喜歡掛“天燈”,在兩三丈高的竹木上掛起燈籠,徹夜明亮。城鄉各處還喜歡做秋千,用四根木頭兩兩相交叉為架,高而垂下者為女秋;兩木如柱,兩孔橫架,短而翻轉者為男秋。

            此外,從初六到正月十五,明代之時人們每夜還要群游、放煙火、環街出迷燈和用糯粉制成元宵相送。古人過年,這夜夜的燈火不盡,好一派熱鬧的“夜間經濟”繁榮景象。

            海口府城舉行“裝馬匹”巡游活動慶元宵。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文娛體育添年趣

            日前,文昌市發布消息,2020年文昌市農民九人制“迎春杯”排球賽、迎春晚會、慶春節體育系列活動已經明確安排上了!過年期間,除了走親訪友,吃吃喝喝,群眾賽事舒展筋骨、文藝晚會一展才藝,也是海南人民特色的年俗娛樂。

            在文昌,過年意味著排球賽的開始。城鎮、學校、村委會,哪怕是一個農家小院,都能見到打排球的場景。俗話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文昌,除了要打掃自家的房子內外,還要將村里的排球場地收拾干凈,并更換已經損壞了的排球設施。

            在臨高,人偶戲表演成為當地一個特色年俗。對于當地居民來說,過年聽人偶戲是傳統。夜色降臨,晩飯之后,村中老老小小,搬著凳子來到村里的小廣場上,等待好戲開場。

            “我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和長輩一塊看戲,雖然現在娛樂方式多了,但那種歡樂的感覺讓人難忘。”臨高和舍鎮先光村村民林育承說,戲臺底下,全場人脖子伸得老長,兩眼直直地盯著看,年長的還搖頭晃腦,嘴里念念有詞,不大懂聽戲的小孩子也被這花花綠綠的木偶吸引著。

            當然,在海南過年不能不說的文藝表演還有瓊劇。過年時的廟會、祠堂祭祀、女兒回娘家的日子,海南人都喜歡請瓊劇團去表演,經常一連搭臺唱幾天大戲,村里的空地或是戲臺便成為春節期間最熱鬧的地方,往往是剛吃上晚飯,就有村民帶著小板凳前來占座,近距離一覽名角風采。

            在海口府城地區,“裝馬匹”是當地傳承數百年的傳統習俗。以前在府城地區,人們會在元宵節當天,化裝成古代戲劇中的人物騎馬巡游、拜年,祈求平安,一是寓意驅邪揚善,二是彰顯本地的富足。

            古時候的“裝馬匹”只是由人騎著高頭大馬扮演各類人物上街巡游,如今演變為由彩旗、舞獅、馬匹與腰鼓四支隊伍組成,曾經的高頭大馬也演變為今天的手推車或三輪車。

            各地年俗多奇趣

            “客至不設茶,唯以檳榔為禮。”古時候,海南人把檳榔作為上等禮品,認為“親客來往非檳榔不為禮”。在陵水,過年也少不得檳榔的身影,過年之前,陵水人都會準備好許多檳榔,把檳榔切成四瓣,然后再把一種吃檳榔時專配的蔞葉涂上特制的醬料后疊成小三角。

            大年初一,每見到一位長輩,晚輩就會拿出兩小瓣檳榔配上一個“小三角”放在手心,然后雙手捧著,一邊說“新年好”一邊恭恭敬敬地遞過去。長輩笑著接過檳榔,就等于接受了晚輩最誠心誠意的祝福。

            元宵節“游公”是陵水人的傳統習俗。當地老人們說,過去每年正月的十三至十六是元宵節的“游公日”。這四天的晚上,陵城附近的四個宗廟所奉供的“公”將分別出游。各廟“公”的賢子賢孫們肩抬木頭雕成的“公”,手執多彩多姿的燈籠,走街串巷游行,活動一般從晚上8點左右開始,至第二天早上才結束。

            而在五指山地區,別有逸趣的年俗便是“牛灌酒”。大年初一早上,主人“請”家里的牛“喝酒”,用木勺舀取糯米酒,一把灌入牛口,待牛有了醉意,主人便將其放歸山林,自由活動,直到來年開春才去將牛尋回,以此感謝牛在一年中的辛勤付出。

            在瓊海,還有炒赤口的習俗,即將初一吃剩的飯菜炒食。清代嘉慶《會同縣志》記載:“至初三,釘赤口,取除夕所余飯肉并元旦余飯,合于釜中炒之,合家傳食,謂之‘炒赤口’,亦曰‘炒蟻’。”邊炒邊念:“炒赤坑,炒赤窟,炒它蹲在坑里無法出。”意即希望這一年不要有口舌的是非。

            此外,海南的年俗還有儋州調聲對唱,保亭的“上刀山”,在三亞人們喜歡逛花市,黎族同胞喝守戶酒……海南各地的年俗說起來大同小異,“大同”是海南與大陸文化同屬一個根脈,“小異”則因海島的特色而別具精彩,也讓海南有了更具特色的年俗旅游資源。

            責任編輯:鄧潔儀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社會

            社會民生包羅萬象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秋霞|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久久久久久极精品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无卡一| 北岛玲在线精品视频| 九九热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一区| 91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精品无套内射迪丽热巴| 中文字幕日韩专区精品系列|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久噜噜精品免费直播|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av野草社区| 亚洲精品伦理熟女国产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久久精品女人毛片国产| 久久久久琪琪去精品色无码|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国内大量偷窥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