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月1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任桐 實習生 張錄雪)如何提升海南教育發展水平,一直以來都是省政協委員關注的話題。今年海南兩會,多名省政協委員從不同角度提出建議豐富教育課程,其中包括融入海洋意識、中醫藥文化、生活垃圾分類等內容的教育。
省政協委員馬向陽:將海洋意識教育融入校本課
“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青少年海洋意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省政協委員馬向陽表示,海洋意識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加強海洋意識教育,必須從青少年抓起。
馬向陽建議,首先要制定《海南省青少年海洋意識教育指導綱要》,做好頂層設計,提供方向引領和機制保障。同時,將海洋知識融入中考和普通高中會考范圍,設置合理的分值范圍,與學生成績適當掛鉤。要引導各學校構建獨具特色的海洋意識教育模式,將海洋意識教育充分融入校本課、第二課堂及生涯教育、社團活動之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同時,推動海洋意識教育實踐基地與學校合作,通過研學實踐探究活動,激發青少年探索海洋的興趣。
省政協委員羅和平、蔡敏:在海南中小學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
“中小學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是傳統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有助于增進青少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同。”省政協委員羅和平、蔡敏說,全國多地已通過不同形式開展了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育。
羅和平、蔡敏建議,開展以中醫藥文化為主題的課外活動,如中醫藥夏令營或研學旅行活動、參觀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參觀植物(中藥)園等。可以建立中醫藥科普宣講團(隊),組織二級以上中醫醫院的專家到中小學校,開展中醫藥文化、知識、保健技術講座,讓“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進入校園。開設中醫藥文化、科普選修課。
省政協委員張玉霞:在幼兒園、中小學推廣生活垃圾分類教育
省政協委員張玉霞表示,海南應構建科學、全面、覆蓋范圍廣的教育體系,盡快制定關于做好中小學幼兒園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
張玉霞建議,讓幼兒園、小學不僅在書本、網絡上學習知識,還可以就近在環衛分類站點中開展實踐、學習。另外,可以開展環衛企業招募家庭親子志愿者參與垃圾分類的活動,豐富幼兒、青少年的學習形式,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教育。
張玉霞還談到推進垃圾分類“進校園、進課堂”,增強廣大師生環保意識,將生活垃圾減量分類教育與學校文明禮儀教育、健康衛生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相結合,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