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海南,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或為傳承弘揚軍人光榮傳統不忘初心,聽從組織安排,服從工作需要,顧全大局,無私奉獻,自立自強。他們或自覺履行國防義務和擁軍責任,積極落實擁軍優屬政策,擔當作為,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他們,退役不褪色,轉業不轉志。他們主動熱情為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退役軍人和擁軍人物。為充分展示海南退役軍人永葆本色、奮發圖強的優秀品質和良好精神風貌,進一步弘揚海南擁軍優屬光榮傳統,激勵人們揚帆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助力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凝心聚力。即日起,南海網將陸續推出《海南省“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候選人》系列專題報道,敬請關注!
他學問不高,但人格高尚;他默默無聞,但美譽流傳……在大哥、二哥相繼離世的十余年里,他默默承擔起照顧四名侄女的重任,歷盡艱辛撫養孩子們長大。
同時,他又是一名退役軍人,秉承著軍人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優良傳統, 勇當扶貧先鋒,致力發展“特種山豬”養殖、果子貍養殖,帶領貧困戶走出了一條創業脫貧路。
儋州退役軍人何上來。南海網記者 陳麗娜 攝
命途多舛 無怨無悔撫育侄女
來自儋州大成鎮邱凡村的何上來一家本是一個平凡又幸福的家庭, 2000年,何上來赴廣西壯族自治區入伍,在軍隊里,他磨煉出踏實肯干的性格。16年前,疾病奪去了何上來大哥的生命,當時還在部隊服役的何上來便主動承擔起照顧哥哥的兩個孩子的重任。那時,何上來一個月的工資僅有800元。
2005年,為了供養侄女,他放棄軍旅生涯赴廣東打拼,在廣東惠州一家房地產公司當后勤主管,還與妻子王小芳在廣州兼職干起多份工作,既為自己攢下一份家業,也練出一手養豬的技術。
201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何上來了解到當時國家對農業農村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考慮了家中老小無人照料,便決定回鄉創業。他想利用學來的一身本事,在村里“養”出一個特色產業來。
可首次創業并沒有那么容易,他養殖300多頭商品豬,一下子收購價格下跌,虧損了10多萬。屋偏逢連夜雨,2015年,何上來的二哥也因病去世,照料二哥兩個孩子的重任再一次落到了何上來的肩膀上。當時正處在創業初期的何上來,身上還背負著10多萬元的欠款,生活的壓力、心靈的重創,一度壓得他喘不過氣來。面對家庭的變故,妻子王小芳從未離開過,盡自己所能幫助丈夫分擔,不斷在他身邊鼓勵他,安慰他,幫助他走出陰霾,重拾希望。
“沒有我的妻子,就沒有現在這個家,是我的愛人給了孩子們一個溫馨的家,也給了我一個家。”面對采訪,何上來激動地流下眼淚,他說, 十余年的磨難,家庭走到現在特別不容易,夫妻倆從來不放棄。
“當時,我也提出過能否找戶好人家,讓孩子們到環境更好的家庭去生活,但是丈夫堅決拒絕了,他說萬萬不行,如果自己這么做,這輩子都會愧疚。”深受感動的王小芳從此再也沒提過這個想法。王小芳告訴記者,在他的心中,自己的丈夫是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好人。
何上來和妻子王小芳,他們無怨無悔地養育四名侄女。南海網記者 陳麗娜 攝
退伍不褪色 扶貧當先鋒
2015年大成鎮引進“特種山豬”產業,何上來看到了商機,在鎮政府鼓勵下,何上來與正清源有限公司合作,以“公司+農戶”的模式,養殖“特種山豬”,并投入20萬元改善豬場基礎設施建設。養殖期間,公司還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何上來當時立馬養殖100頭,陸續又養殖450頭, 八個月后,賺到了回鄉后的第一桶金。
何上來不斷刻苦鉆研養殖技術,為了進一步提高合作社效益,何上來自己承擔起從養殖到出售的產業化操作,成立了儋州新運來特種山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起初村民們并不看好我,很多人質疑我為什么要放棄大城市的事業返鄉當農民。但是我通過自己的努力,養豬賺了錢,就有村民來找我,想加入合作社。”當年,他吸納貧困戶13戶59人入股,帶著貧困戶一起抱團發展“特種山豬”養殖 。2018年9月底,合作社進行了年終分紅,每人拿到4000元的紅利。成了新風村的帶頭致富人。
采訪中,何上來一邊跟記者介紹,一邊用瓜果喂養山豬。看著這群朝夕相處的“小伙伴”正在茁壯成長,何上來滿心歡喜。 “這可是用瓜果喂養的豬,嬌貴著呢。”何上來說,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又新增了果子貍產業,他有信心,只要踏實肯干,就能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空閑時間,何上來給自己的孩子和侄女講故事。南海網記者 陳麗娜 攝
如今,一家人的生活漸漸好轉,家里的大小事務都交給了妻子王小芳。何上來告訴記者,生活雖然艱難,有愛卻倍感溫暖。何上來和妻子為4名侄女遮風擋雨,用愛心為他們撐起了一個家。
“雖然脫下軍裝,但時刻不忘我是一個退役軍人。”何上來尤為感慨,“部隊給我的精神財富讓我受益一輩子,讓我在創業中敢闖敢干。無論身處何地,從事著怎樣的職業,我都會盡最大的努力,發揮作用,履行責任與擔當。”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儋州1月8日訊 南海網記者 陳麗娜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