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海南,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或為傳承弘揚軍人光榮傳統不忘初心,聽從組織安排,服從工作需要,顧全大局,無私奉獻,自立自強。他們或自覺履行國防義務和擁軍責任,積極落實擁軍優屬政策,擔當作為,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他們,退役不褪色,轉業不轉志。他們主動熱情為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退役軍人和擁軍人物。為充分展示海南退役軍人永葆本色、奮發圖強的優秀品質和良好精神風貌,進一步弘揚海南擁軍優屬光榮傳統,激勵人們揚帆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助力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凝心聚力。即日起,南海網將陸續推出《海南省“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候選人》系列專題報道,敬請關注!
在部隊服役期間,盧杰(右二)以過硬的素質成為國家首批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曾代表國家赴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伊朗、巴基斯坦等國家執行國際地震救援任務。(盧杰提供)
盧杰,男,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98年12月-2006年12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服役;2001年加入中國國際救援隊,曾任中國國際救援隊分隊長等職務;2007年4月-2017年9月,就職于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曾任教官、培訓部副主任等職,成為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首批專業教官;2017年9月至今,就職于海南省地震局;2019年2月,盧杰響應海南省委省政府號召,赴三亞市海棠區執行鄉村振興任務,任三亞市海棠區鄉村振興工作隊組長,駐灣坡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
從部隊到地方,盧杰始終牢記黨的宗旨,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以搶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為己任;忠于職守,在本職崗位上堅守奉獻;深入基層,全心全意為民服務。在部隊服役期間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退役后被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評為應急救援先進個人,抗震救災模范個人,被中國地震局評為優秀青年,被中共中央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授予“中央國家機關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授予第八屆“中央國家機關十大杰出青年”稱號。盧杰時刻保持軍人本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自己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2019年2月,根據海南省委開展鄉村振興的指示精神,盧杰(左)主動請纓到三亞市支援鄉村振興工作,成為三亞市海棠區鄉村振興工作隊組長,駐灣坡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盧杰提供)
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以搶救群眾生命為己任
1979年,盧杰出生在湖北孝感。1998年,風華正茂的他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2001年,他加入中國國際救援隊。
在部隊服役期間,盧杰以過硬的素質成為國家首批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曾代表國家赴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伊朗、巴基斯坦等國家執行國際地震救援任務。他作為骨干隊員,先后十次赴新疆伽師、四川汶川、阿爾及利亞、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執行等地救援任務,100多次參加國際、國內救援演示、演練和交流活動。
2004年,在印度洋地震海嘯救援中,盧杰多次歷經危險,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在30多萬遇難遺體中搜救幸存者,清理遺體,與外國救援隊一起連續奮戰15天,圓滿完成聯合國賦予的各項任務。
2005年,兩赴巴基斯坦地震災區實施緊急救援任務,盧杰持續在災害現場工作30多天,他憑著過硬的綜合素質和精湛的專業技術,多次深入危險廢墟深處勘查現場、制定方案,經歷多次余震威脅,冒著生命危險成功救出3名幸存者,得到了國內國際的一致好評。
忠于職守,牢記使命,在本職崗位上堅守奉獻
退役后,盧杰成為國家地震緊急救援基地首批專業教官, 多次參加汶川地震、蘆山地震、新西蘭等國內、國際救援任務,并多次代表國家執行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應急救援能力測評任務。
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盧杰充分發揮了黨員模范作用,不顧個人安危,在都江堰、漢旺、映秀等重災區連續工作18天,和隊友一起營救出49名幸存者,個人直接參加救出13名幸存者。
此外,盧杰刻苦鉆研業務,努力開拓創新,為軍隊、武警、消防救援隊伍和高等院校、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提供應急救援培訓達10萬余人次,組織編制國家標準1部,編寫多部專業培訓教材,參與多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編制任務,積極參與國家重大課題項目研究工作,為提高應急救援水平和普及防災減災知識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盧杰不僅廣泛接觸村干部、老黨員、致富能手和廣大村民,并一邊學習、總結,讓他短時間內對灣坡村有了深入的了解。(盧杰提供)
不忘初心,扎根基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017年9月至今,盧杰就職于海南省地震局,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為海南各級救援隊伍提供專業培訓,為全省各市縣和鄉鎮、鄉村普及地震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術,為提高海南地震救援隊伍能力建設和防災減災科普水平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9年2月,根據海南省委開展鄉村振興的指示精神,盧杰主動請纓到三亞市支援鄉村振興工作,成為三亞市海棠灣區駐村第一書記。他抵達的第一天就開始走村入戶,雖然因為語言原因交流不是那么順暢,但他通過“翻譯或肢體表達”,深入了解地方風土人情,制定下一步工作計劃,近一年時間,務實、擔當、穩重、有辦法,是村民及同事們對他的一致評價。
“救災和駐村扶貧一樣,都需要愛心。”因為心中懷著這份愛,他就是這樣每天走村入戶,盧杰的腳步至今已經遍布灣坡村各個角落。和村民席地而坐,放松、愉快地聊天,讓他越干越來勁。村民們對這位“陌生人”也有了新的看法,只因盧杰是個“熱心人”。如果遇見種植、養殖等自己不懂的問題,他查閱資料、請教專家,如果不能及時答復,他第二天必會登門造訪。
于是,他一邊廣泛接觸村干部、老黨員、致富能手和廣大村民,一邊學習、總結,讓盧杰短時間內對灣坡村有了深入的了解。
“現在都有人問我,你是地震災害救援專家還是農口的專家?”盧杰卻顯得很開心,他覺得只要力所能及地為群眾辦些實事,就會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
小到停水停電,大到孩子教育、建房立業,盧杰成了村民們的好幫手。
近一年時間,盧杰深入一線,他以抓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全心全意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帶領鄉村振興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積極謀劃村集體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老百姓稱他是群眾的“貼心人”和鄉村振興的“帶頭人”。(盧杰提供)
責任擔當,勇于突破,做一名鄉村振興的“帶頭人”
采訪中,盧杰介紹,他把村民當成了親人,村民把他當成“主心骨”。
他在抓經濟、促發展過程中,通過黨建引領,村干部、老黨員成為產業發展的“突擊隊”,以支部帶動黨員,以黨員帶動群眾,使灣坡村的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起點。
采訪中,盧杰提及不下10次“灣坡鴨”,從歷史由來到養殖技術,從烹飪美食到品牌包裝推廣無一不曉。
有熟悉情況的村民說:“他去到哪里、見什么人都聊灣坡鴨,有時候甚至能聊到大半夜不睡覺。”
就是這樣,盧杰帶領工作隊隊員、村兩委班子、小組三員大力發展壯大“一村一品”項目,在各級政府和企業的大力幫扶和村民的努力下,灣坡村的“灣坡鴨”產業項目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灣坡村地處國家海岸的門戶,交通便利,村域內有水稻國家公園和南繁水稻育種基地近萬畝水稻田。為幫助村民盡早致富,鄉村振興工作隊進駐后,把謀劃“灣坡鴨”項目發展當作鄉村振興“一村一品”重點工作來抓,采取“合作社+企業+家庭農場”的方式,成立“灣坡鴨”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增加資金投入,擴大養殖規模,全村“灣坡鴨” 養殖數量已達到5000只。他們同時積極聯系酒店餐飲部門,確定“灣坡鴨”特色菜名,發揮品牌效應,增加電商銷售方式,擴大市場銷售渠道,提高了項目經濟效益。
目前,盧杰和鄉村振興工作隊正采取“集體經濟+合作社+家庭農場+企業”的模式,按照“種養結合、稻鴨共作、魚鴨混養、立體循環”的全新理念,進一步壯大“灣坡鴨”產銷效益,壯大村集體經濟,提高村民收入,助力村民致富奔小康。
應該說,近一年時間,盧杰深入一線,走村入戶,腳步遍布鄉村各個角落,他以抓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全心全意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帶領鄉村振興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積極謀劃村集體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建立了非常好的群眾基礎,老百姓稱他是群眾的“貼心人”和鄉村振興的“帶頭人”。
對此,海南省地震局人事處處長向小娟認為,盧杰是一名新時期的退役軍人,時刻不忘軍人本色和為民服務的宗旨,用堅定的理想信念、樸實的工作作風和不畏艱難的頑強斗志努力工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實際行動和工作業績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神圣使命。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2月30日消息 南海網記者孫令正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