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或許在漫漫歷史長河里只是彈指一瞬,但神州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 美好。為此,南海網推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策劃——開設“70年·70張照片·70個故事”專欄,廣泛征集70張老照片、70個動人故事,通過光影世 界的“時光機”,回首70年間神州大地的滄桑巨變,講述普通百姓的家國情故事。
文學創作,最開始只是我自己的興趣愛好,現在卻成了“至愛”。20世紀80年代,我便開始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文學作品,《泛舟新英灣》是我第一篇在《海南日報》發表的文章。

李煥才在創作中。南海網記者 李紹遠 攝
20世紀70年代,我讀大學時,就向很多報刊投了稿,卻一直沒有回應,心里很是忐忑,整個人坐立不安。后來,文章終于在《海南日報》刊發,我如釋重負,有一種終于得到認可的成就感。
當時,大學里各種文藝活動很豐富,唱歌跳舞是許多學生打發課余時間的主要選擇。但我對這些不感興趣,就想著鉆研文學,天天鉆進圖書館看書。到現在,我唱歌跳舞一樣都沒學會,卻憑著當年對文字的執著,我為自己以后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5年12月6日,李煥才(右一)與著名詩人北島(中)在儋州東坡書院合影。講述人供圖

2017年2月18日,李煥才(右三)在儋州松濤天湖與著名作家李銳(右一)、蔣韻(右二)合影。講述人供圖
1983年大學畢業后,我入職儋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曾擔任過內科主任。但是我心里頭想著,我要堅持文學閱讀與創作。為了貼近生活、接觸社會,切身體驗儋州的本土文化和民俗風情,積累創作素材,1990年我回到儋州新英鎮(現為:新英墟)開診所當醫生,一邊行醫一邊創作文學作品。
我本就是儋州新英人,回到新英就是回到家鄉。我愛我的家鄉,對家鄉的漁港、漁村、漁民等都了如指掌,所以,我的文章大多與漁港、漁村、漁民有關。我喜歡在文章中講述海邊的故事,講述在海邊長大成人的點點滴滴,我希望把漁港、漁村、漁民藏在文字中,讓我們的后代有脈絡可追尋,有往事可共鳴。

1992年,李煥才在家鄉海灘劃船時留影。南海網記者李紹遠 翻拍
自從第一篇作品在《海南日報》刊發以來,我先后在省級或國家級報刊發表散文300多篇,中短篇小說40多篇(部),創作長篇小說三部;有40多篇文章收錄在國內各種文本選集,約有300多萬字,所有的文章小說幾乎是關于海,以大海為背景,講述著漁家故事。曾多次榮獲“奧林匹克花園”長篇小說大獎賽、“椰頌”散文大獎賽、海南文學雙年獎、海南省“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省級獎項。
文學創作的源泉來源于生活的積累。我在診所看病時,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我喜歡聽他們的故事,人們大部分出海打魚討生活,日出劃船而出,日落滿載而歸。所以,一些患者經常和我說起打魚的故事,也說漁村生活。我還利用休息時間,走遍了儋州的山村、漁村、城鎮、農場、企業、學校,深入了解儋州人的生活,也多次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的文學培訓學習,為文學創作積累了原始素材。

1993年11月28日,李煥才在家鄉的新英灣攀步海灘留影。南海網記者李紹遠 翻拍
有時候,我在診所給患者看病的時候,突然有靈感了,看診一結束我立刻就拿出處方紙,奮筆疾書。那時候公共交通沒有現在這么便利,每天下班后,我都要趕著搭末班車趕回那大城區,久而久之,倒也養成了在顛簸的車輛上記錄日常生活的習慣。
我那部20多萬字的小說《青龍灣》也是在日常顛簸中積累,慢慢寫出來的。這部小說獲得了2010年度海南奧林匹克花園長篇小說大獎賽提名獎,又在2012年總結性賽事評比時脫穎而出,入圍前10名,獲得優秀作品獎。其中,我的長篇小說《青龍灣》還入選了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

2012年3月25日,李煥才在小說《青龍灣》頒獎儀式上。講述人供圖
許多人都說我是“寫海”的專家,但我認為,我只是一個記錄者,記錄著時代的變化,也記錄著年代的記憶。在我兒時的印象中,海邊、漁港、漁民、漁村,都是單色調的,或黑、或白、或灰。在海邊生活的人們大多選擇穿著顏色單一的衣服,而且大多是淺色的,一是涼快二是容易洗滌。
幾十年來,人們最大的變化就體現在衣食住行方面,從顏色單調且打滿補丁的衣服到各色各類的衣服,從簡易的交通工具到轎車、飛機、高鐵,從小茅屋到小平房再到高樓大廈,吃的也從只求吃飽到追求吃好。人們的思想也在變化,從守著“一畝三分地”到主動走出去務工,再到追求進步開闊視野,自主創業。總而言之,時代的變化是色彩的變化,從單一保守到斑斕多彩。
今年,我創作的《南海漁家》系列散文發表于《人民文學》,20多萬字長篇小說《島》全文發表于《中國作家》,也是講述著海邊的故事,希望讀者會喜歡,也愛上“海的故事”“海的記憶”。
講述人:李煥才(國家級作家、省級作家、儋州市作家協會主席)
講述時間:2019年11月25日
南海網記者 李紹遠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