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初,有市民致電海南省人民政府12345綜合服務熱線表示,五指山市通什鎮一小區開發商按3.2元/噸收取水費,已持續一年。但在省12345熱線平臺流轉處理的過程中,五指山相關部門逾7個月仍未給出讓人滿意的答復,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點擊查看詳情)
五指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對此表示,按照機構改革相關要求,市場監管局整合了工商、食藥監、知識產權、物價等多項職能,特別是原物價局價格監督檢查職能劃轉至市場監管局,但相應執法人員只劃轉來1人,由于局里缺乏物價投訴舉報處理經驗,且此前物價工單流轉采用微信報送方式,因此造成工單逾期,未能及時回復群眾。
機構改革是當前行政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政府效能的必然步驟。表面上看,相關負責人的說法的確情有可原,但往細里看卻無法讓人接受。機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政府辦事效率,為何機構改革卻造成了民眾反饋訴求卻遲遲得不到解決,從今年4月到11月,歷時7個月還未有結果,政府辦事效率非但不見提高,反而降低了?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筆者以為,問題首先出在相關部門是否有一切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責任心和擔當。從9月9日分平臺將辦件流轉至五指山市工商局,一直處于待簽收狀態,相關部門不僅五個多月沒有給出答復,還兩個多月沒有簽收。試問,如果真的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就算相應執法人員只有1人,簽收群眾的投訴總不需要兩個月吧?而簽收了群眾的投訴單以后,相關責任單位又是一拖5個月不解決。解決問題很難嗎?11月12日,五指山市市場監管局相關領導了解此事后,僅用3天,就解決此事,給了群眾滿意的答復。
可見,群眾投訴的問題并不難解決,難的還是相關責任人缺乏為人民服務的心,缺乏責任心,卻把鍋甩給機構改革。讓市民訴求受到冷遇,顯然不是機構改革的初衷。筆者認為,五指山市市場監管局不僅應對這起推諉案例進行反思,立行立改,舉一反三;還應嚴肅處理該事件中的責任人,以儆效尤,防止再次出現此類推諉事件。(寇振寧)
相關新聞>>
問政海南聯合督辦月 | 五指山市民投訴水費過高7個多月未見答復,怎么回事?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