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題材轉型升級?如何推進產業化和“出海”?
作家學者把脈中國網絡文學
11月16日,首屆海南島國際圖書(旅游)博覽會上舉行了有關網絡文學的兩個分論壇:新時代網絡文學題材的轉型與升級、網絡文學的產業化與國際間版權合作。
在新時代網絡文學題材的轉型與升級分論壇上,魯迅文學院研究員王祥提出,好萊塢電影和美劇是認識網絡文學特點的最好參照系,二者可以進行比較研究,向好萊塢電影學習藝術表達手段,學習其運行機制,推動中國網絡文學及其衍生的大眾文藝大規模持續走向世界,在與好萊塢電影、美劇、日劇、韓劇等競爭與交流中,美美與共。
王祥認為,圍繞受眾選擇的核心機制,發育出了靈活多樣的經營生態,這是好萊塢電影與中國網絡文學的表現特征之一、優勢之一。
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阿菩說,文學要注重思想價值、美學價值,但兼而有之且有好的市場效應,往往是很有難度的。不過,就像歐美一些國家那樣,既有能夠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也有好萊塢大片。前者是思想價值與美學價值的高度統一;后者則不一定兼具這兩個價值,但不可否認其市場認同度。
“市場是我們的老師,但網絡文學不能一味追求市場。”網絡作家何常在說,網絡文學的現實題材不能脫離大眾生活。
對此,大佳網主編王兆云說,目前網絡文學作品大多是現實主義題材,這是因為前些年的穿越劇等類型的作品可能讓讀者看膩了,所以開始出現現實主義題材回歸的現象。王兆云建議,無論是現實主義題材還是其他類型的題材,作者要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自己最熟悉、最適合表達的一款才是最重要的。
在網絡文學的產業化與國際間版權合作分論壇上,咪咕閱讀總編輯孫毅說,中國網絡文學的產業化剛起步,但也有一些成功探索,經過影視劇改編后,受到東南亞一些國家、韓國受眾的歡迎。
網絡作家張靜(筆名“吱吱”)提議,目前中國網絡文學“出海”(向海外推介)的困境之一,是對國外受眾的反饋不精準、不及時,希望有關專業機構引起重視并加以改進。
上海市作家協會專職副主席馬文運認為,從世界范圍看,文學創作的發展趨勢,印證了產業化的必然。美國很多文學作品是高度發達的商業文學,但這種商業化非但沒有損害文學本身,反而起到了促進和充實的作用。如《哈利·波特》系列,從1997年至今,不僅推出了圖書、電影版本,還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這樣的產業鏈,有助于作品成為新的文學經典。
如何更好地促進網絡文學“出海”,馬文運建議多措并舉:內容為王,加強創作;提高翻譯質量;形成合力,實現全體系的文化輸出;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優勢,豐富傳播模式;加強國際版權保護和版權合作。
馬文運說,上海自貿區版權服務中心成立后,為知識產權保護和國際化文化貿易交流營造了良好環境。該中心主要功能,是開展版權快速登記、快速監測預警、快速維權等服務。這對正在加快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的海南,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海南日報三亞11月16日電)
責任編輯:許海若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