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0月31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莊曉珊)10月31日上午,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案例(第五批)出爐,共發布優化營商環境10項內容。其中一項為海南率先在全國利用“多規合一”改革成果,以及政府信息共享系統的數據和資源,建立全省自然資源資產審計信息化平臺,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審計管理流程。
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監督范圍廣、時空跨度大、發現問題難。傳統審計方式方法費人、費時、效果差。為提高工作效率,精準發現問題,減少現場核查時間,減少對被審計單位的干擾,營造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和營商環境,海南率先在全國利用“多規合一”改革成果,創新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管理流程。
“多規合一”數據是系統的核心數據,在全省總體規劃“一張藍圖”上,疊加全省生態紅線、耕地、林地、近岸海域和開發邊界、建設用地5種不斷更新的實時數據圖層,涵蓋國土、海洋、農業、林業、水務、生態環境等多個領域。
該項創新案例的主要做法包括:建立時空數據庫系統。依托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涉密內網,整合“多規合一”改革成果、基礎地理信息、政務地理空間信息、地理國情監測、遙感影像等全省各類資源環境數據構建數據庫;依托時空數據庫搭建審計分析系統;將涉密的審計分析系統產生的分析結果數據、疑點,交換至非涉密的外網,向全省范圍內的審計組進行推送,指引現場核查;審計作業系統以審計項目為載體,采用數字化審計管理模式,覆蓋審計作業的全過程。
據介紹,該項創新可以實現對全省自然資源資產的實時信息化監督,通過“天上看、網上對、實地核”,快速發現和查處存在問題。
記者了解到,審計分析系統已建立涵蓋土地、水、森林、海洋、礦產等資源種類的14個“分析算子模型”,在對海口、三亞、儋州等14個市縣(區)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發現疑似問題圖斑3.1萬個,經審計核查發現400多宗嚴重侵占、損毀自然資源資產問題,涉及面積5000多畝。
其中,通過耕地及基本農田規劃圖與地理國情監測、遙感影像等數據進行疊加分析,查出侵占、損毀耕地及基本農田進行違法建設問題329宗,涉及面積1764畝。通過林地規劃圖與地理國情監測、遙感影像等數據疊加分析,查出侵占、損毀森林進行違法建設、采礦等問題98宗,涉及面積2357畝。通過用海審批矢量數據與圍填海遙感影像數據疊加分析,查出違規圍、填海問題4宗,涉及面積1167畝。此外,通過比對650個常年蔬菜基地的地理坐標信息與實地測量坐標信息,發現虛報常年蔬菜保有面積和種植面積等問題。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