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樂妹村貧困戶種植海南山柚走上脫貧道路
海大科研成果扎根村莊結“碩果”
■ 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通訊員 陳詩春
近日,看著自家地里綠油油的山柚果樹上,掛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東方市大田鎮樂妹村貧困戶羅蘭花高興極了,“再過一個多月就能摘果了,估計今年的收入應該很不錯!”
樂妹村是一個少數民族貧困村。村民以前大多以種甘蔗為生,全村120戶,就有103戶475名貧困人口。
轉變發生在2015年。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深入開展,東方市各幫扶單位因村因戶精準施策,著力在產業上下功夫。那一年,樂妹村定點幫扶單位、海南大學山柚科研團隊來此考察后,發現當地基礎設施薄弱、產業單一,但是土壤、氣候適合種植山柚,于是將海南大學的科研成果“油茶1號”海南山柚引入村里發展種植。海南山柚,又稱油茶,山柚油因其營養健康而被稱為“液體黃金”。
“我還記得當時王書記過來鼓勵我,叫我一起種山柚樹。以前我只聽說過山柚,從來沒種過。”羅蘭花口中的“王書記”,是海南大學派駐樂妹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王聯春。羅蘭花說,王書記拍著胸脯向她保證,種植的全程都有技術專家幫扶,“他說,‘你們只管大膽種,其它的問題我們來解決’。”
就這樣,1萬多株綠油油的山柚苗被運到了樂妹村。包括羅蘭花在內,村里20余戶貧困戶在海南大學專家的指導下種下了240畝山柚樹。
樹苗種下后,課堂也開設起來了。“專家給我們講了很多需要注意的東西,還教我們怎么排水、施肥和修枝。”自打種上山柚以來,貧困戶符意帆一直把海南大學專家的話謹記在心:山柚苗要多澆水,要精細管理才能有好收益。
盡管種植山柚前景可觀,但樹苗3年才能掛果,8年后才能達到豐產期。貧困戶脫貧可等不了這么長時間。
于是,在種植山柚的同時,王聯春還積極落實東方市產業扶貧政策,從多個方面幫助貧困戶脫貧,包括引導村民種植秋葵,養殖黑山羊和家禽,落實環村路、灌溉水渠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危房改造等。
2018年,樂妹村的海南山柚初結碩果,王聯春就聯系收購商上門收購,辛勤種山柚的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千元。今年,村里的海南山柚長勢更加喜人,根據王聯春的預計,貧困戶今年的收入要比去年翻一番。
王聯春還算了一筆賬,目前山柚鮮果價格約為每斤8元,每畝收入估算過萬元,且持續收入幾十年,是一個長效持久的“造血型”產業。“這個產業極大地提振了貧困戶的脫貧信心,有些村民積極主動要求加入海南山柚的種植行列里來。”
如今,樂妹村達到脫貧標準的貧困戶已有100戶466人。下一步,樂妹村將根據鄉村振興產業謀劃,繼續推廣海南山柚種植,以帶動周邊村莊進行試點種植海南山柚為目標,計劃種植萬畝海南山柚。同時,村里還將邀請專家免費為貧困戶提供技術扶持、免費提供種苗等措施,力求充分發揮海南山柚種植產業的示范效應。
據悉,萬畝海南山柚種植面積的計劃實現之后,樂妹村還將引進山柚油的加工工廠,進一步提高海南山柚的經濟附加值,將村子打造成以山柚產業鏈為一體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村莊。
(海南日報八所9月16日電)
責任編輯:肖秀燕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