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西邊巷村:
村內道路都是土路
西邊巷村的巷道狹窄難行,給村民帶來不便。見習記者 李豪杰 攝
見習記者 李豪杰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走進儋州市光村鎮屯積村西邊巷村民小組,看到村里道路還是“天然”狀態。
西邊巷村進村道路是一條狹窄的泥土路,勉強滿足一輛汽車通行。車輛駛過,道路上碎石發出“喳喳”的聲音。
走進村子,記者注意到,除村外圍的一條環村路是水泥路以外,村內道路都還是泥土路。連接村民房子與村中主干道的是土路。這些土路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村民在荒地上長期走出來的,這樣的路兩旁長著雜草,初來的人不易辨別;另一類是村民房子與房子之間的巷子,巷子里散落著由于部分房屋倒塌或者墻壁脫落產生的碎石塊,部分路段還有積水,給村民出行帶來不便。
記者看到一位挑著兩大捆柴火回家的村民,她在這條寬只有一米的小巷里,踩著碎石,趟過泥水,時不時地用手去扶墻壁,顯得格外吃力。她告訴記者,沒有水泥路生活很不方便,這里原來住著80多戶人家,現在只剩60多戶。
儋州市人居環境督查組負責人胡永周說:“按照人居環境整治的要求,‘戶戶通’是原則,也就是說大部分村巷道路應該硬化。否則,村民出行難的問題就不能很好解決。”
據了解,去年6月,為方便西邊巷村民出行,屯積村委會尋求儋州市交通局支持,在環村路以外修建了一條長約1公里的水泥路,但村內道路始終沒有硬化。
屯積村黨支部書記王國家說:“未來我們將積極向有關方面爭取資金,優先完成村里道路硬化,為爭創美麗鄉村打好基礎。”
(本報那大8月18日電)
記者手記>>
民生基礎建設要不留盲點
采訪中,可以感受到,從總體上講,屯積村人居環境不錯,但西邊巷村民小組多少有些“殘破”的景象,讓屯積村的美麗打了折扣。
西邊巷村農村道路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盲點。這樣的發展是不全面不協調的。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是補短板、打基礎的事。建設美好家園,不應存在被遺忘的角落。發展可以有先后,亮點可以有側重,但包括農村道路改造在內,事關民生的基礎項目建設,不應存在盲點。
(李豪杰)
責任編輯:王思暢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