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吉陽區安羅村存在雜物堆放、家禽散養問題。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李艷玫
在半徑約為5米的范圍內,居住著4戶人家,還有兩個豬圈里的20余頭黑豬,雜物亂堆,蠅蟲亂飛,臭味嗆鼻。這是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在三亞市吉陽區安羅村上安一組見到的景象。
安羅村村民李小露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他說已經習以為常。但李小露家并沒有養豬,養豬的是他的堂哥,兩家是鄰居,豬圈距離他家不到5米,“味道是不好聞,環境也臟亂,但畢竟是親戚,我也不好說什么。”
據了解,養豬是安羅村村民的經濟來源之一,近兩年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一些村民不再養豬,但大約還有20戶養殖戶繼續圈養黑豬,全村總存欄量500余頭。“豬糞便污染環境,這是我們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中最難的一塊。”安羅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董仁開坦言。
海南日報記者在安羅村見到,在豬圈的后方,村民自挖了一個坑,養豬產生的糞便未經處理直排進坑,坑的上方簡易地用布遮蓋。這個坑不僅散發出陣陣臭味,并且靠近村道,存在安全隱患。據了解,這樣的情況在安羅村很常見。
“村民們沒有意識,也缺乏資金,無法做到豬糞無害化處理。”董仁開透露,還有村民將自家土地租給他人用于發展大中型養豬場,規模達百余頭,而這些養豬場并沒有設置排污處理設施,對村里的人居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除了人畜混居,安羅村還存在家禽散養的情況。走在村道上,不時可見成群結隊的雞、鴨、鵝,堆積的雜物和無功能建筑物為它們提供了棲息的場所。在村道旁的一戶村民家門前,海南日報記者見到房屋的旁邊堆積著約2米高的雜物,雜物旁幾只鴨子正在覓食。“這戶村民不愿意丟棄這些雜物,我們只能幫他擺放整齊。”一名村干部透露。
在安羅村,有許多廢棄的、無功能建筑物,例如廢棄的舊廁所、禽畜圈舍、舊房屋等,這極大地影響了村容村貌。“這些建筑大多數都是十幾年前修建的,村民們不愿意拆,用來堆放雜物。”董仁開說。
對于安羅村臟亂差的人居環境,董仁開表示,村干部、保潔員以及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會時常開展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活動,但由于村民文明意識淺薄,村莊環境不能長期維持整潔,粗放式養豬造成的污染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
(海南日報三亞7月22日電)
責任編輯:章慧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