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之下,挺拔的檳榔樹依次排開,此起彼伏的討論聲從會議室內不時傳出來。幾乎每個早晨,五指山市暢好鄉什奮村委會就會開一次這樣的例會。
什奮村委會辦公樓。南海網記者 葉子青 攝
說是例會,倒沒有那么正式,參加的人員也不是領導、上級,他們中有村兩委干部,有脫貧攻堅中隊的隊員,也有鄉村振興工作隊的成員,用“戰友”來形容或許更為合適。
每天的議題、討論的時長也不固定,唯一能夠確認的就是,所有討論的內容都與什奮村的發展有關——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村民脫貧致富路子等等,他們始終牢記著來時的那片初心。
什奮村兩委干部,脫貧攻堅中隊的隊員以及鄉村振興工作隊的成員正在開例會。南海網記者 葉子青 攝
什奮村委會距離五指山市區約13公里,全村共有320余人,常用耕地卻只有400畝,土地稀少、經濟來源單一嚴重制約著村子的發展。
“以前大家都沒有錢,生活非常困難。”什奮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海清回憶,2012年前后,仍有村民住在危舊的茅草房內,僅有少數村民住進了磚瓦房,可居住條件和環境也并沒有提高多少,天晴時堆積的生活垃圾和牲畜的糞便散發出陣陣惡臭,下雨時污水橫流、泥濘的村道寸步難行,“住房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哪還有心思和精力去管其他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立足于什奮村村民的實際需求,五指山市委市政府于此前開展了什奮村危房改造項目,一間間嶄新的民房修建起來,什奮村也正式踏上了美麗鄉村的蝶變之路。
什奮村并不大,15分鐘左右就能逛完全村,即使如此,它也有讓人慢下來的理由。新修的水泥村道兩旁,檳榔樹、黃花梨旺盛生長;一間間民房披上了黃色外衣,富有設計感的黎族圖騰在陽光下更為顯眼;新建的雨水渠蓋上了水泥板,生活污水也通過專門的管道流入污水處理站,經過無害化處理后再排出,困擾多時的臭味被淡淡的花香所取代。沒錯,這是村民自己種的花草植物,墻角邊、窗臺上,雖然叫不出名字,可它們開得正艷。
幫扶干部組織拆除村內亂搭亂建,從圖中可以看到過去什奮村的環境較為臟亂差。陳程供圖
“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什奮村美麗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什奮村脫貧攻堅中隊長陳程已經在這里幫扶四年時間,他翻出一本臺賬說道,路燈、擋土墻、入戶路、雨污分流工程、外立面改造等一項項村民看得見的工程先后完工,什奮村仿佛一只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當然,光靠補足硬件設施并不能支撐美麗鄉村的內涵,什奮村的例會就曾討論過如何發動村民主動參與環境衛生整治。“這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村民們長年累月的生活習慣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的。”什奮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元和在例會上提出了他的建議并帶頭示范。
第一書記陳元和指導保潔員做好日常衛生。南海網記者 葉子青 攝
陳元和做的第一件事是把什奮村委會的8名保潔員進行責任片區劃分,采用網格化管理,他則會隨時隨地進行抽查,發現問題就主動找到對應的保潔員溝通、提醒。監督之外,陳元和每天都會早起,主動承擔起村委會的衛生工作。“只用了一個半月,村里的人居環境已經得到很大改善。”
村民們參與集體勞動,與幫扶干部攜手修建灌溉水渠。陳程供圖
當然,這也需要村民自覺參與和維護。為此,什奮村多次在黨員活動日組織集體大掃除,也曾專門一對一向村民講解門前三包的內容和意義。“我現在每天起床后就會打掃一次衛生,反正看到不干凈的都會及時去處理。”同村民黃吉一樣,什奮村的眾多村民已經將之當成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干凈整潔的村道與民居,讓這個并不大的村子有了更多停下來慢慢欣賞的美好。
村民黃吉正在打掃庭院衛生。南海網記者 葉子青 攝
村子要美起來,村民更要富起來,這是一個個幫扶干部、鄉村振興工作隊員不曾忘記的初心。“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強村級黨組織隊伍建設,因地制宜找準發展思路,力爭通過加強對傳統產業的管理和技術提升,促使產業提質增效,同時將結合什奮村民的自身意愿,通過集中培訓和進村招聘等方式,積極引導村民外出務工就業,讓什奮村的全體村民過上幸福新生活。”暢好鄉鄉村振興工作隊長劉家寶說道。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五指山6月20日訊(南海網記者 葉子青)
責任編輯:章慧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