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家敏拿著“闖紅燈”危險的小旗,幫助一名老人過馬路。南海網記者 葉俊一 攝
一個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貨車、轎車、電瓶車以及行人來回穿梭。三亞市海棠區愛衛辦專職副主任司家敏身穿一件藍色馬甲,手持一支紅色小旗,耐心指揮著交通,熱心幫助著年長的老人穿過馬路。路口沒有可以遮陽的地方,司家敏就那樣站著、走著,他早已忽視臉龐汗水的存在,除非實在是遮擋住了視線這才用袖口擦一擦。
這是海棠區開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務”主題黨日活動的一個場景,作為一名黨員,司家敏又一次主動扛起了“勇當先鋒做好表率”的旗幟。
從部隊轉業到愛衛辦 專業知識一竅不通
司家敏當了13年兵。2017年,他轉業來到三亞市海棠區衛計局,并于2018年擔任海棠區愛衛辦專職副主任。從部隊到地方,從軍人到衛計系統的一名干部,司家敏需要面對的困難有很多。
“剛到的時候,我連四害是什么、應該怎么防治都不清楚,可以說對于愛衛知識一竅不通。”司家敏告訴記者,愛衛工作是一項非常系統的工作,對于專業知識有嚴格要求,然而自己卻是一個“半路出家的和尚”,各種專業術語、各項具體工作仿佛一道道數學競賽題讓他不知所措。
2017年,三亞市大力開展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海棠區愛衛辦成為全區鞏衛工作的重要一環。如何發動群眾自覺參與、門前三包怎樣才能嚴格執行、“七小”行業如何才能杜絕反彈等一個個細致而具體的問題擺在司家敏面前,這個專業知識不足、剛接手工作的專職副主任究竟該怎么辦?
司家敏在辦公室內辦公。南海網記者 葉俊一 攝
虛心請教積極自學 下到一線找準重點難點
“任何事情即使它再困難,只要梳理清楚、找到方法就一定能解決。”帶著這樣的信念,司家敏開始了他的突圍。
鞏衛工作不能只是埋頭苦干,也要抬頭學習、對比。為此,海棠區曾多次邀請愛衛專家開展鞏衛專項指導,專家們用他們敏銳的眼光和豐富的經驗發現了一個個癥結所在,同時也開出了一劑劑整治藥方。
司家敏當然也沒有閑著,他緊緊抓住專家前來指導的機會,當專家們在入戶檢查時,他就拿出紙筆認真記錄;當專家在吃飯休息時,他就一一向專家請教自己不懂的問題。此外,每天下班回到家中,司家敏也會抽空上網搜集相關材料,借助互聯網的海量信息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愛衛知識庫。
俗話說“光學不練假把式”。為了檢驗自己的知識儲備情況,真實掌握海棠區鞏衛工作的重點難點,司家敏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到各個村(居)委會去走走看看,“那段時間幾乎走遍了整個海棠區,雖然很累,但是收獲很大。”
司家敏在北山村檢查愛衛工作。南海網記者 葉俊一 攝
打造鞏衛“三板斧頭” 身體力行勇當先鋒
司家敏辦公室的一面墻上,整齊貼有多張紙質資料,基本上都是愛衛辦的主要工作任務,司家敏打趣說這就是他的行軍圖。的確如此,在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找準了重點難點后,司家敏和他的同事們就立即投入到那場艱巨又緊迫的鞏衛戰役中。
一方面,為有效降低全區“四害”密度,海棠區愛衛辦組織多家消殺公司組建了應急消殺隊伍,每日在林旺、藤橋、南田三個片區范圍內開展科學防制工作,將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國家標準范圍之內。
另一方面,海棠區愛衛辦成立專項督導,每周組織三次以上全區衛生大檢查,在發現問題協調相關部門及時解決,確保鞏衛工作有序開展。司家敏當時負責龍海、江林等23個村居及市場、小學,龐大的任務量好比一次次負重行軍,但司家敏不怕苦不言累,挨家挨戶上門檢查,發現問題后及時通知各單位認真落實整改,并對類似問題做到舉一反三。
此外,在每月定期開展的“搬家式大掃除”中,司家敏往往是那個去的最早、走的最晚、掃的最多的人。“別看他是一個大男人,可打掃起衛生來卻非常細心?!焙L膮^愛衛辦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司家敏身體力行地為大家做了表率。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三亞市以823.7分高分通過國家衛生城市的復審暗訪,再次蟬聯“國家衛生城市”稱號;2018年,海棠區在連續兩次創文鞏衛模擬測評中均排名領先。看著這些來之不易的榮譽和成績,司家敏握緊拳頭對自己說了聲“繼續加油!”
又是一個下午,司家敏帶著三名同事來到了北山村入戶指導鞏衛工作。他走進村民庭院一邊“翻瓶倒罐”,一邊還指著這些容器中的水告訴村民,“這樣的地方最容易滋生蚊蟲,你看,這就是蚊子的幼卵?!贝宓郎弦幻h衛工人正在整理清潔用具,他又主動上前詢問打掃衛生的時間頻率、村民是否做到定點傾倒垃圾等。
陽光強烈,司家敏的衣衫不一會兒就被打濕,他笑著擺了擺手說道,“這點辛苦不算啥,我會繼續發揚一名軍人的優良傳統,扮演好協調人的角色,從發現、解決、總結問題等方面發力,持續推動海棠區愛衛工作向前發展。”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三亞11月1日訊 南海網記者 葉俊一)
責任編輯:韓慧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