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梁振君 通訊員張光明 鄧傳忠
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正獲得越來越多來自海洋深處的強勁動力支撐。
6月19日,南海西部陵水17-2氣田開發項目啟動會在海口召開,標志著我國首個深水自營千億方級大氣田正式進入開發建設階段,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將再添清潔能源新動力。
事實上,除卻總投資額超200億元的陵水17-2氣田項目,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油”)正在開發并計劃近年投產的新氣田還包括東方13-2、文昌氣田群等,后面尚有陵水25-1、陵水18-1等更多氣田待開發。這些來自海洋深處的清潔能源登島后,將化身為化工產品、電力、燃氣等形式,有力推動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海南是海洋大省,所轄海域油氣資源豐富。資料顯示,我國海域共有5個天然氣富集區,其中3個分布在海南周邊(鶯歌海盆地、瓊東南盆地、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凹陷)。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對外合作勘探鶯歌海盆地,1983年發現我國海上首個千億方大氣田崖城13-1,1996年投產后,其每年向海南供氣5億立方米。利用這些海上天然氣,東方市隨即建成我國首套天然氣化肥裝置,生產的大顆粒尿素遠銷海內外。在其他企業,天然氣有的用作發電,有的作為民用燃氣。2003年至2009年,中海油又先后投產了東方1-1、樂東氣田,帶動東方市新增了1套化肥和2套甲醇裝置,并通過輸氣管線將天然氣輸往洋浦經濟開發區、儋州、海口等地,吸引了煉油化工、天然氣發電、造紙、玻璃制造等一大批以天然氣為原料或燃料的企業落戶管線沿途各地。
近年來,隨著中海油持續加大對海洋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和利用力度,所產的天然氣對于改善我國生態環境、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在新時代肩負著改革開放新使命的海南,更是意義非凡。
據透露,東方13-2氣田群距離海南省東方市陸岸110公里,是中海油向海南供氣的又一大氣源。東方13-2氣田群開發項目包括東方13-2氣田開發和我國海上最大自營在生產氣田東方1-1二期調整。該項目需建3個平臺,目前已有2個導管架完成安裝,另外1個即將安裝;2個上部組塊正在珠海建造,1個在湛江建造。中海油爭取盡快投產該氣田,其所產天然氣將供應瓊島,助力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據統計,1980年代至今,中海油已在海南周邊海域勘探、開發了崖城13-1、東方1-1、樂東氣田并向海南供氣,累計供氣規模超500億立方米,為推動海南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立下汗馬功勞。
為提升天然氣保供能力,中海油一方面大力挖潛崖城13-1、東方1-1等在生產氣田的產能。對于22歲“高齡”、地層壓力系數已接近0.1的崖城13-1氣田,進一步開展地面工藝降壓和地質油藏措施研究,盡可能提高氣田采收率;而對于稍“年輕”的東方1-1、樂東氣田,則積極開展調整井研究和實施,提升產量。另一方面,中海油正在加快新氣田開發。目前正在開發并計劃近年投產的新氣田,除了東方13-2,還有陵水17-2氣田群、文昌氣田群等,后面尚有陵水25-1、陵水18-1等更多氣田待開發。新老氣田“兩手抓”,將有力提升海南的天然氣供給量。中海油還計劃讓這些氣田的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以形成統籌聯合的保供格局。
責任編輯:肖秀燕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