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進行時·勵志典型
澄邁道南村駐村第一書記林云云傾力助貧困村整村脫貧
扶智引力掛心頭 責任使命擔肩上
林云云在了解道南村低保戶馮義俊家危房改造的進展情況。本報記者蘇曉杰通訊員王家專攝
海南日報記者陳卓斌 通訊員王家專
“開始采收芋頭了嗎?你的酸芋梗要及時腌制,今年村里會幫你賣個好價錢!”5月25日中午,剛趕到位于??诘闹袊?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參加培訓的林云云一邊整理行李,一邊還不忘給一名貧困群眾打電話,囑咐對方干好手頭的農活,爭取早日靠勞動脫貧。
作為澄邁縣金江鎮道南村駐村第一書記,林云云自去年4月駐村起便“停不住腳步”。一年多時間里,他跑遍道南村的5個村民小組,走進每家每戶詢問收入、農作物、子女就學等事宜,不僅把10多名輟學孩子送回課堂,還幫助村民們把芋頭、酸芋梗賣出了好價錢,傾力助道南村加快整村脫貧步伐。
潛心扶智
勸輟學兒童返校
道南村位于澄邁縣城的西南邊,1959年為紀念革命烈士馮道南而更名。村里產出的芋頭口感上乘、遠近聞名,因此也被稱為“芋頭村”。
林云云剛來道南村時,村里環境衛生“臟亂差”,村民受教育意識比較淡薄,不少孩子中途輟學,很多孩子初中畢業便外出務工……“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孩子坐在隨地堆放的衣物上看書、寫作業,家長看見了也不管不問,家長不重視教育,這個家庭怎么能斬斷‘窮根’?”他憂心忡忡地說。
于是,曾當過10多年中學校長的林云云決意先“打掃廳堂”“潛心扶智”。一方面,他配合政府在全村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清運垃圾1000余車,讓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觀,提高了村民的衛生意識;另一方面,他一次又一次走進輟學兒童家庭,將10多名兒童勸回學校繼續上學,激發貧困家庭的脫貧內生動力。
打造芋頭品牌
引外出務工者回鄉就業
在“扶智”過程中,林云云注意到,因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道南村的很多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居住生活。這樣一來,不僅孩子的教育存在父母長期缺位的問題,村子想發展產業,也缺乏足夠的勞動力。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如果人不回來,道南村要整村脫貧,絕非易事。”意識到這一點后,林云云對道南村的勞動力狀況進行調查統計,“我發現,在全村247名外出打工的青壯年勞動力中,大專以上學歷的僅有45人,不少人缺乏職業技能、收入較低、工作條件艱苦,如何在家門口為這些外出務工的村民提供有吸引力的就業機會,顯得尤為關鍵?!?/p>
為此,去年起,林云云自掏腰包為道南村的酸芋梗做推廣營銷,讓不少餐館、學校食堂購買了該村的酸芋梗;此外,林云云通過配合金江鎮打造“福芋”品牌,使道南村的芋頭價格翻了幾番,增加了村民收入。
“聽說村里在發展芋頭、芋梗產業,有的外出務工青壯年已經回鄉重拾腌制酸芋梗等傳統技術,隨著品牌的打響,酸芋梗的售價從原來的3元每斤提升至4.5元每斤。”林云云介紹,當地政府已投資186萬元在道南村建設了芋頭、芋梗加工廠,未來將吸引更多村民回鄉就業興業,共謀發展。
吃苦肯干
百姓的事常記在心頭
對人親切和藹,百姓的事常記掛在心頭……說起林云云,村民們總會豎起大拇指。
“林書記對貧困戶可上心哩!從孩子讀書,到危房改造、發展種養產業,他都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道南村貧困戶馮志豪說,去年因為缺乏種植技術,自己種的芋頭產量低、品相差,虧了不少錢,在林云云的幫助下,他調整種植方法,今年種的芋頭長勢喜人,過幾天就能采收上市了。
與林云云同在澄邁縣教科局工作的蔡興強告訴記者,去年,得知林云云要被派駐到道南村任第一書記,周邊許多親朋好友都為他捏了把汗,不少人認為林云云已經50多歲了,不適合去基層工作,“但林云云不這么想,有好幾次,我看到他帶著村干部在單位研究討論扶貧事項直至夜里;為了銷售道南村的芋頭、地瓜,他東奔西走,真摯為民的態度打動了不少人。”
蔡興強記得,林云云曾多次說過,無論身體吃不吃得消,只要自己在扶貧崗位上待一天,就要把事情做實做好,不辜負群眾的信任。
(本報金江5月28日電)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