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殘志堅,不等不靠赴廣東務工,儋州貧困戶符考性——
“我的腿不行,但手還能干活”
海南日報記者 易宗平
什么是身殘志堅?一個腿腳有殘疾、行動不便的貧困村民不等不靠,主動跨省外出務工,用行動詮釋了身殘志堅的意義,在當地傳為佳話。這就是儋州市大成鎮新風村村民符考性,他目前在廣東省東莞市一家手機充電寶加工廠工作。
今天,符考性接受了記者的電話采訪。當記者問及他目前的工作狀況時,符考性的語調鏗鏘有力:“一個多月以來,我在東莞的生活、工作都很好——我的腿不行,但手還能干活!我希望在工作實踐中學到一技之長,就像手機充電寶一樣不斷‘充電’,讓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新風村里新風尚。今年31歲的符考性,自強不息的背后有著怎樣的勵志故事?
今天,記者來到新風村符考性家,只見綠樹掩映下的院落,一間舊竹棚對面,坐落著一棟嶄新的房屋。他的父親符瓊產剛從莊稼地里回來,又忙著在屋前打掃衛生。
“這是政府幫我家建的新房,補貼了5萬元!”當記者說明來意,符瓊產一邊讓座一邊說道,兒子符考性不在家,他到廣東打工去了……
提及符考性的成長經歷,年逾六旬的符瓊產說,考性是個苦孩子,一出生左腿就有毛病,一直沒治好。“2007年,他母親因病去世后,我又當爹又當娘。考性從小就是個很好強的孩子,也很懂事、很勤快!”符瓊產擦著濕潤的眼睛告訴記者,盡管考性腿腳不便于去橡膠林勞動,但他撐著拐杖、倚著灶臺,也要爭著搶著為家里做家務。
符考性剛滿20歲就跟堂兄弟到海口,在工地幫工程隊做飯。那些年,盡管每個月只掙幾百元錢,但符考性整天樂呵呵的。同村村民符考切說:“符考性是個閑不住的人,越有活干就干得越歡!”
2016年,符考性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像他這樣的殘疾人,政府有專門的生活補貼和相關保障。儋州市大成鎮政府包村干部符冠蒙說,政府除了幫符考性家建新房,還給他家扶持了2萬元產業資金。其中,1萬元投入到村里的竹貍養殖專業合作社參股分紅,另外1萬元用于購買母牛和相關生產設備。平時,鎮里、村里的對口包點干部經常到他家探望,協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今年底這個家庭有望摘掉“窮帽子”。
然而,生活有了保障的符考性希望有更好的發展。今年初,他與父親商量:“我這腿也不適合去山上放牛,您就讓我進工廠吧!”
知子莫若父。符瓊產當然深知兒子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輸的干勁,于是欣然應允。
符考性找到曾在廣東闖蕩的堂兄符阿數,提出跟他一起出去打工。看到考性態度堅決,符阿數答應了他的要求。
3月29日,符考性跟著符阿數一起出省,前往廣東省東莞市。
經過符阿數的聯系和協調,4月1日,符考性順利進入東莞一家手機充電寶加工廠上班,目前工作和生活一切順利。
“符考性的精神讓人感動,要對這樣自強不息的典型進行獎勵和表彰。”談及符考性的事跡,儋州市市長朱洪武表示,去年年底,儋州評選出244名脫貧攻堅“奮進戶”,每戶獎勵3000元。今年要提高獎勵額度,大力傳播勤勞致富、自力更生、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本報那大5月20日電)
短評
身殘志堅的好典型
腿腳有殘疾,行動極不便,原本應是脫貧困難戶,然而,貧困戶符考性身殘志不殘,對政府幫扶不等、不靠,而是靠自己的力量,主動外出務工,有效帶動了家庭脫貧。“我的腿不行,但手還能干活!”符考性寧愿受累也不受窮的志氣,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讓人肅然起敬。
符考性的動人事跡再次說明,欲要扶貧,必先扶志。黨和政府的幫扶只是外力,要想實現根本脫貧,關鍵在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因此,我們扶貧工作的重點必須放在扶志和扶智上。同時,廣大貧困戶也要深刻認識到,能否脫貧不在扶貧物資多寡,關鍵在自立自強、勤勞肯干。
責任編輯:張紅霞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