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了一件大事 :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省委迅速組織11個考察團分赴全國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考察學習,并及時總結經驗,以求充分借鑒,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融會貫通學經驗,凝心聚力謀開放,南海網特別推出專欄“自貿區專報”,及時報道海南探索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的進展,并集納國內11個自貿區和國際自貿港的相關新聞,助力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生”“長”
海南日報特派記者 羅霞 孫婧 陳彬 蘇慶明
營商環境是重要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改善營商環境的重點是什么?
世界銀行發布的《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今年的營商難易程度排名包括10個指標: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獲得信貸、保護中小投資者、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和辦理破產。
上海作為世界銀行對中國內地營商環境評價的樣本城市之一,在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從其發展中,可以看出這些年來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變化。
“過去做開發區時,所謂的營商環境更多指招商引資返點稅,土地便宜一點,資金給點優惠等等。但今天在自貿區的框架下優化營商環境,強調的是軟環境、制度環境,核心是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法治化排在第一位?!敝袊?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在營商環境需求上,10年前的外資企業,更側重于稅收、土地勞力成本、市場空間等需求;現在的外資企業,更看重知識產權保護、行政管理透明度和穩定性、糾紛的國際化解決機制等?!睆偷┐髮W上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秘書長尹晨說。
一些專家表示,改善營商環境不僅是提高類似于行政審批效率等政府服務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政府誠信度、保持政策穩定性,營造透明、公平、可預期的環境。
對于“重點不是什么”“重點是什么”,上海自貿區用實踐進行檢驗,發展中涌現出不少亮點。
企業從“生”到“長”,會碰見各種各樣的問題,對營商環境的關注點各有不同。
從“生”的角度看,上海自貿區對新生事物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去年宣布其設立在上海自貿區的獨資公司——普華永道商務技能培訓(上海)有限公司正式開業。這是普華永道在全球首次推出的創新業務,也是中國首家外商獨資的經營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
這一“零的突破”,得益于上海自貿區“證照分離”改革。2013年,上海自貿區開放合資以及獨資、營利性的職業培訓,但按照原來的證照流程,企業要向工商部門預先申請營業執照,工商部門向人保部門咨詢是否同意相關許可,但人保部門對于沒有進行籌備的企業無法判斷能否發放執業許可,企業申辦陷入了死循環。2016年,上海自貿區啟動“證照分離”改革。有了“證照分離”的“令箭”,普華永道先后申請了營業執照和籌辦許可。
美安康質量檢測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后在區內設立的首家外資認證機構,是一個“自貿幸運兒”。過去,外資認證機構要進入中國市場,需滿足有10名以上相應領域專職認證人員獲得其所在國家或地區認可機構認可、具有3年以上從事認證活動的業務經歷等“硬條件”。2014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出負面清單第二批擴大開放的31條措施,其中就包括取消對外商投資進出口商品認證公司的限制。同時外資認證機構的審批從原來的核準制改為備案制,這不僅讓美安康的落戶成為可能,還大大縮短了企業辦理時間。
上海自貿區對標國際通行規則,制定和完善負面清單,開展了外商投資、境外投資管理和商事登記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創新,落地企業中涌現出一批首創性項目,包括中國第一家專業再保險經紀公司、第一家合資道路運輸公司、第一家獨資游艇設計公司、第一家獨資國際船舶管理公司和第一家執行國際食品安全標準的獨資認證公司。
在上海自貿區(浦東新區)企業服務中心服務窗口,一些牌子上面寫著“說Yes不請示,說No要報告——對不屬于本部門事項的,不設路障設路標;對不符合申請條件的,不打回票打清單;對法律法規不明確的,不給否決給路徑”。
這一規定,就是要杜絕窗口人員不經請示,不經研究,就對新生事物、對吃不準的要求,一口回絕,一句否定,一下堵死,一棒打死。
從“長”的角度看,上海自貿區以國際化視野推進發展,吸引了國內外眾多企業落地。然而,不同企業有不同的需求。外企更關注會計、法律、仲裁等專業服務,國企更加關注政府辦事效率,民企更加關注政府誠信度。針對這些需求,需要一并努力改善。
比如就不少企業關注的知識產權保護,上海成立了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推動快速獲權、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發明專利審查從3年縮短到3個月,實用新型從1年縮短到1個月,外觀設計從3個月縮短到1周,知識產權運維成本大大降低。
上海自貿區確立了符合高標準貿易便利化規則的貿易監管制度;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以自由貿易賬戶為載體,促進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并建立完善金融監管和防范風險的機制;確立了以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為重點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準入后全過程監管體系;深化跨境研發便利化,持續優化人才服務體系。
一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曾說,時至今日,全球在營商環境領域的進展令人鼓舞,但依舊大量存在的未做之事也足以讓我們焦躁。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在借鑒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仍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
(本報上海5月16日電)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