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了一件大事 :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省委迅速組織11個考察團分赴全國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考察學習,并及時總結經驗,以求充分借鑒,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融會貫通學經驗,凝心聚力謀開放,南海網特別推出專欄“自貿區專報”,及時報道海南探索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的進展,并集納國內11個自貿區和國際自貿港的相關新聞,助力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
疊加政策優勢
推動全產業鏈發展
海南日報特派記者 孫婧
在一幢陳列著諸多藝術品的展廳里,一群來自云南的客人認真欣賞著這里的書法、油畫、古瓷,以及美觀實用的文創產品。“這一套多少錢?”有顧客開始詢價。藝術品的展示與銷售融為一體,這就是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常見的一景。
作為上海自貿區內的文化板塊,又位于海關保稅區內,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很好地借用了兩區政策的疊加優勢,提升通關速度、降低交易成本、減少藝術品流通風險,實現了自身壯大發展,并通過流程完善的配套服務,帶動了全產業鏈的繁榮共生。
其中自貿區“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貨物進出境管理政策,包括了免除區內藝術品進出境備案的相關批文、免除裝置藝術3C認證等便利措施,極大地縮短了藝術品進境時間,推動藝術品在海外與自貿區內實現自由流通;藝術品還可保稅出區展示,更多國外藝術品得以以較低成本,在更大范圍內展覽推廣。此外,上海海關、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文物局三部門將藝術品交易中心設為商檢審核點,進一步壓縮了通關時間。
“由于藝術品普遍貨值昂貴、數量稀少,上海海關特別為此開放了綠色通道,對藝術品通關實行‘7×24、5+2’的工作模式,上門查驗、靠前服務,免去藝術品運輸風險,為文化貿易提供便利。”上海海關一名工作人員在現場表示。
“自貿區優勢與保稅區便利相疊加,使得藝術品進入上海后,節約了通關時間、降低了存儲運輸風險,并減少了交易成本,最大限度推動了藝術品流通和交易便利。”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總經理張燕透露,自2013年7月至2017年底,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貿易量共計超過240億元,其中2017年的貿易量高達60億元。
這顯示出上海自貿區在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后,藝術品保稅展示交易新業態的蓬勃發展之勢。
借助自貿區提供的大平臺和大通道便利,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積極開展全流程服務,進一步推動了產業鏈的繁榮發展。
比如交易中心配套美術館、精品藝術酒店、國際藝術劇場、藝術品拍賣中心、國際藝術品展示交易區、藝術家工作室等,提供藝術品外貿代理、倉儲物流、保稅展示展覽、交易洽購、公共服務、評估鑒定、金融保險、商務咨詢等全流程服務。
完善的軟硬件配套服務,成功吸引了藝術品投資機構、博物館、美術館、藝術會展、畫廊、經紀人、拍賣行、私人藏家、奢侈品公司云集于此;“迭代上海”“上海設計周”等藝術展會紛紛落滬;交易中心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開發的文創產品已產生經濟效益;免3C認證后法國知名藝術家裝置藝術展得以進入中國……人流、物流、資金流在上海的集聚,共同推動了文化和藝術品產業鏈閉合和生態圈繁榮。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將“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前沿陣地”和“亞太地區的藝術品交易服務基地”作為遠期發展目標,一步步穩扎穩打前進。
“文化藝術產業的繁榮離不開交流與合作,我們很希望與海南自貿區(港)合作,從海南文化中挖掘特色內容,共享產業發展經驗。”張燕說。(本報上海5月16日電)
數說
制度創新
2013年9月
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
四年多來
上海自貿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
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已向全國復制推廣
外商投資
2013年制定發布全國首份負面清單
2017版負面清單已于2017年6月16日
由國務院辦公廳發布
經三次修訂后
從2013版的190條
減少到2017版的95條
金融創新
截至2018年2月
已有56家商業銀行、財務公司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直接接入自由貿易賬戶監測管理信息系統
開立自由貿易賬戶7萬個
通過自由貿易賬戶獲得本外幣境外融資總額折合人民幣超過1.1萬億元
制圖/張昕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