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了一件大事 :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省委迅速組織11個考察團分赴全國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考察學習,并及時總結經驗,以求充分借鑒,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融會貫通學經驗,凝心聚力謀開放,南海網特別推出專欄“自貿區專報”,及時報道海南探索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的進展,并集納國內11個自貿區和國際自貿港的相關新聞,助力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不產一滴油的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如何打造油品全產業鏈——
“無中生油”的發展之路
海南日報特派記者 陳雪怡 計思佳 郭嘉軒
自去年起,經常馳騁于東北亞航線一帶的國際航行船舶,又多了一個更便利的“加油站”選擇——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不產一滴油的浙江自貿區,如何打造發展油品全產業鏈,走出一條“無中生油”的發展之路?
5月8日,在舟山保稅油供應中心,監管信息平臺上顯示著舟山群島分布著密密麻麻的黃色三角形圖標,以及幾個零星散落著的紅色三角形圖標,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海洋產業集聚區管理委員會副調研員董振波告訴記者:“黃色的是普通船舶,紅色的是加油船舶。”畫面一切換,只見兩艘加油船舶正有條不紊地給普通船舶加油。
“自貿區掛牌一年,我們的保稅油加注時間從過去的幾天縮短到4個小時以內,每噸保稅油成本也降低了,深受企業歡迎。保稅油加注量從過去的全國第八上升到去年的全國第二,僅次于上海,供應量翻了一番。”董振波說,今年一季度,舟山的保稅油加注量已躍居全國第一。
浙江自貿區“無中生油”發展之路便以“加油”為突破口。得益于區位條件優勢、港口資源優勢,在舟山群島海域航行的船舶眾多,加油需求旺盛。因此,“自貿區啟動了國際油品交易中心建設,堅持貿易帶動交易,大力發展油品貿易,加快集聚國內外油品供應商、貿易商、交易商,引進油品貿易企業近千家,2017年實現油品貿易額657.6億元,成品油貿易交易突破1000萬噸。注冊資本110億元的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落戶自貿區,首家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企業也注冊成立,積極為我國原油貿易體制改革探路。”浙江自貿區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丁濤說。
做好“集油”工作后,浙江自貿區加快建設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國際石化基地、國際油品儲運基地、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國際化示范區,即推進發展保稅燃料油加注及油品儲備、加工、運輸、交易等油品全產業鏈環節,并積極探索特色創新實踐、全力打造便利化營商環境:承接中央下放權限,先后向5家企業頒發保稅油經營資質,打破幾十年來的市場壟斷;優化錨地基礎設施建設,突破了內錨地保稅油加注的各種障礙,在秀山東錨地開展保稅油加注業務,并在馬峙、蝦峙門南等錨地設立9個專用錨位用于保稅油供應,免收引航費用,解決了一般性惡劣氣候下不能加油的難題;創新突破同商品編碼下保稅油品混兌制度,每噸保稅油成本降低5美元,首創保稅燃料油跨關區直供模式,節省供油企業二次中轉成本,推動保稅油加注量全面提升,增強了浙江自貿試驗區油品貿易競爭力;在保稅油出入境推行預檢驗、第三方采信等通關便利化措施,每年為企業節省1000小時、300萬美元滯期費等,提高港口效率20%等。
(本報舟山5月10日電)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