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海之南| 海南新模式:扶貧夜校 從“富頭腦”到“富口袋”

              海南開啟精準扶貧新模式——

              扶貧夜校,從“富頭腦”到“富口袋”

              在海口市云龍鎮云嶺村扶貧夜校觀看點,貧困戶和扶貧干部們一起認真收看節目。李春玲攝

              扶貧夜校講授養蠶技術,加上村干部和養蠶能手的幫帶,瓊中縣長征鎮很多村民都養起蠶來。目前,瓊中桑園面積達2萬畝,3600多戶農戶從中受益。圖為在蠶繭收購站里,農戶們在分揀蠶繭。李春玲攝

              海南省廣播電臺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直播現場,講述電商扶貧故事的第85期節目正在錄制中。本報記者何 偉攝

              扶貧要扶志、扶智并舉。2016年,海南省開辦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夜校節目每周一期,每期60分鐘,播出內容既有種植養殖等產業知識,又有電商發展等實操經驗,還有脫貧帶頭人的勵志故事……在為貧困群眾送去實用脫貧技能的同時,也為他們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鼓足了干勁,使貧困群眾既“富了頭腦”又“富了口袋”。

              4月9日晚,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第82期正在播出,海南省海口市云龍鎮的貧困戶們像往常一樣來到云嶺村扶貧夜校觀看點,同扶貧干部們一起收看節目。本期節目播出的內容是瓊中縣蜂業辦副主任鄧群青在林間養蜂現場給大家介紹養蜂的周年管理辦法。節目內容鮮活生動,在場的農戶認真地收看節目,有的還在小本子上做著筆記……

              喜聞樂見形式新

              扶貧夜校整合廣播電視、遠程教育站點、互聯網等媒介資源,全方位提供扶貧政策、種養技術、產銷信息、就業需求等各種培訓內容,提升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意愿和能力

              2016年11月份,海南省委省政府開辦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夜校節目每周一期,每期節目60分鐘。目前,海南全省設有2690個夜校教學點,共有13萬多學員到夜校教學點集中收看、學習和討論,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主要勞動力11.7萬人,駐村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鄉鎮扶貧干部、村兩委干部2萬余人。

              云嶺村村民胡行杜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學習之星”。在頒獎儀式上,他的幫扶干部為他披上紅綢帶,并為他頒發了獲獎證書和獎杯。

              胡行杜一家4口人,因為孩子上大學四處舉債,2014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電視夜校開播的第一期起,村鎮干部就組織他到電視夜校收看節目。他了解到國家對貧困戶的助學政策,于是通過鎮里干部幫助提出申請,得到了助學資金,緩解了家庭壓力。同時,通過觀看電視夜校節目,他還學會了一些農業技術,開始科學種植蘿卜、地瓜、豆角等。

              電視夜校還讓胡行杜得到了一個意外驚喜——他曾做過門窗防盜網,一起來收看電視夜校的村民不僅成為他的客戶,還為他介紹客源,他家的日子因此越過越好。2016年就在他第一次被評為“學習之星”的同時,他們家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這全都是電視夜校給我們家帶來的福音。”胡行杜說。

              4月10日一早,海南省廣播臺節目錄制間里,電視夜校第85期節目正在錄制。本期內容是講述電商扶貧的故事,主講人是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電商扶貧中心負責人萬龍。在做電商之前,他從事了7年電視新聞工作,因此跑遍了海南各地,海南隨處可見的優質產品讓他感嘆。“可是,好東西卻鮮為人知、沒有好銷路。”萬龍說。于是,2015年他毅然選擇了發展電商。為了能讓海南的優質農產品盡可能保持原味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過去3年間,他和伙伴們走遍了海南19個市縣、300多個行政村。

              據海南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譚基虎介紹,電視夜校與傳統夜校不同,它整合廣播電視、遠程教育站點、互聯網等各類媒介資源,借助媒體快捷、直觀、群眾喜聞樂見、教育面廣等優勢,全方位提供扶貧政策、種養技術、產銷信息、就業需求等各種培訓內容,普及扶貧政策,在全省營造濃厚的脫貧攻堅氛圍,進一步提高鄉鎮扶貧干部、幫扶責任人、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干部掌握和運用扶貧政策的水平,進一步提高貧困戶對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和扶貧幫扶工作的滿意度,提升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意愿和能力,激發其脫貧的內生動力。同時,電視夜校也保留了傳統夜校的優勢,把分散的貧困群眾組織到一起集中學習,并利用課后時間討論問答,鞏固教學成果,比在家自學更有效果。

              干群同心一家親

              在電視夜校開播的同時,海南省各市縣主要領導帶頭深入夜校教學點和貧困群眾一起學習討論,并解決夜校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確保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為了辦好脫貧致富電視夜校,海南省直相關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合作。海南省委農辦把電視夜校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抓緊抓實;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及夜校工作推進小組辦公室,統籌夜校教學日常工作,并精心策劃專題欄目、選好主講人與優秀案例;省委組織部牽頭夜校組織和監督考核工作;省扶貧辦做好協調工作、監督夜校工單辦理并指導教學內容;海南廣播電視總臺精心錄制節目。

              為加強與群眾溝通互動,海南省專門開通了脫貧致富服務熱線961017。在電視夜校節目直播期間,各相關職能部門派專人到現場接聽群眾來電,現場受理貧困群眾對精準脫貧相關政策、法規的咨詢,以及在產業發展、生活保障、教育培訓等方面的訴求。不能當場答復的問題形成熱線工單,派發到各職能部門限定7個工作日內回復、辦理,并建立熱線工單跟蹤督辦制度,每10天通報一次。

              截至2018年4月2日,961017服務熱線共接到群眾來電38964個,生成工單37515個,共辦結工單37439個,工單辦結率達99.80%。

              海口市瓊山區云龍鎮譚連村村民占尊科2017年被評選為“脫貧之星”。占尊科的母親體弱多病,一對兒女患有馬凡氏綜合征,為了給孩子治病,耗盡了家中所有積蓄。“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云龍鎮委鎮政府幫了我,他們讓我去電視夜校看節目,學養牛技術,還幫我聯系農商行辦貸款。”占尊科說。

              據了解,自2016年11月18日省脫貧致富電視夜校開播以來,截至目前,夜校已經陪伴橋頭鎮貧困戶走過了一年半的時間。當初,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4戶、957人,2016年完成54戶、225人脫貧,2017年完成147戶、606人脫貧,2018年將完成剩余的33戶、126人全部脫貧的目標。

              榜樣力量增干勁

              電視夜校既送技術、送信息,更送志氣、送信心。貧困群眾通過在夜校的集中學習,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扶貧先要扶志。當看到勤勞的人靠著自己的雙手把房子蓋起來、把車子開回來時,那種不甘落后的志氣就被激發出來了。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第80期,請來了一位打工勵志的典型——來自海南省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的運營總經理吉貴。站在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的講臺上,他告訴大家,30年前,他和許多人一樣,家里一貧如洗。貧窮曾一度讓他自卑,但他知道,必須自立、自強,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

              1996年,他開始外出打工,在經歷了漂泊和磨煉后,吉貴成了一名管理者。為了幫助鎮里的貧困戶盡快脫貧,在他的倡導下,檳榔谷景區出資建造了“惠農一條街”,免費提供給周邊農戶經營,惠農街的熱帶特色產品琳瑯滿目、物美價廉,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

              “想要擺脫貧窮,要有咬緊牙關的志氣和勇氣,要不斷突破自我,挑戰自我。”吉貴這樣說。

              吉貴的經歷影響了很多群眾,“勤勞方致富”成為他們的共識。他們積極行動起來,準備依靠自己的雙手富裕起來。

              精準扶貧得民心

              幫扶干部在組織群眾收看電視夜校節目的過程中,課前走村串戶進行宣傳,課后精心組織討論,并根據貧困群眾自身特點,共商脫貧之計,扶貧措施更精準

              屯昌縣楓木鎮的“楓綠苦瓜”以早熟、豐產、果色鮮綠、肉質爽滑、微苦帶甜及耐貯運等特點享譽省內外。為此,電視夜校特意錄制了一期苦瓜種植技術節目,給貧困戶提供了一次學習借鑒的機會。石嶺村村民王發儒的2畝苦瓜今年已經賣了2萬多元。此前,他一直在城里打工,但當看到同村的村民一個個因種苦瓜富裕起來后,他也動了心思。2017年,他租了2畝地種苦瓜,村干部組織他和其他貧困戶一起收看電視夜校里的節目,學習苦瓜種植、管護技術。村里還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贈送給他800株苦瓜苗,農技人員經常上門指導。今年他家的苦瓜收成很好,價格也高,如今他不僅脫了貧,還得到了政府的危房改造補貼,建起了100平方米的大房子。

              4月11日上午,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長征鎮煙園村的蠶繭收購站里一派熱鬧場面,農戶們騎著摩托、開著三輪車馱著一包包蠶繭,過篩分揀、裝箱稱重、開票結算,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據長征鎮黨委書記邵正斌介紹,種桑養蠶是當地的傳統,也是個“短平快”的好產業,蠶從孵化到成繭只需要15天時間,一張A4紙大小的蠶卵購買時300元左右,結成的蠶繭能賣到5000元。“電視夜校講授養蠶技術,加上村干部和養蠶能手的幫帶,很多村民都紛紛種桑養蠶。目前,瓊中桑園面積達2萬畝,3600多戶農戶從中受益。2017年以來,全村養蠶收入已達163萬元。”邵正斌說。

              脫貧致富電視夜校開辦以來,截至目前,已播出82期,實現了兩個全覆蓋:一是貧困戶全覆蓋,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主要勞動力都參加集中收看夜校節目;二是幫扶干部全覆蓋,駐村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鄉鎮扶貧干部、村“兩委”干部每一期都和貧困群眾一起集中收看夜校節目。“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從‘窮了咋辦’到‘我有辦法’,電視夜校就像一個窗口,讓貧困戶們看到了脫貧的希望。”邵正斌說。(記者何偉 李春玲)

            責任編輯:謝軍輝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時政

            權威報道一網打盡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欧美日韩视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日韩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有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 日韩av.com|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免费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99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 久99久精品免费视频热77|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国内久久精品视频| 国外AV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精品三级内地国产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青草|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日韩精品无码熟人妻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99re6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电影天堂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