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印記 奮進歷程
一張照片輝映一段光輝歲月,一截底片印刻一段奮進歷程。
1988年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式批準設立海南省,劃定海南島為海南經濟特區。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誕生了。30年來,海南人民在中央的關懷下,用拼搏實干、奮發圖強的心血和汗水,繪夢、尋夢、織夢、追夢……
誰持彩筆書神奇,日出南海萬里紅。在30年的發展長卷上,海南以拼搏凝墨,以實干運筆,一幅幅精美的特區建設佳作揮毫而出——
1988年
圖為4月14日《海南日報》刊登的海南建省消息。
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掛牌。
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關于設立海南省的決定》和《關于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把海南從一個貧窮落后的邊陲地區推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從此,海南成為我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1989年
1月9日,海口馬村電廠一期工程2×5萬千瓦的第二臺機組并網,1月26日正式投產發電。自此,海南電力翻過了沒有大容量火力發電的那一頁,使海南改善投資環境、大規模開發建設成為可能。
1990年
8月23日,第十一屆亞運會火炬南端點火儀式在三亞隆重舉行。彼時的三亞南端點火臺,作為亞運會火炬傳遞點火儀式舉辦地之一,傾注了海南全省人民的熱情和關注。
1991年
5月27日,海南省政府頒發《海南省全民所有制企業股份制試點暫行辦法》《海南省股份制企業內部發行股票試行辦法》,率先推行全民所有制企業股份制試點,全面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革。海南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海南首家進行股份制規范化改制并上市的股份制企業。
1992年
1月1日海南率先實行省級統籌的社會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保險制度,初步建立起新型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
4月3日,海南舉辦首屆海南國際椰子節。這是海南統一組織、群眾參與、面向世界的綜合性、國際性商旅文化節慶。椰子節以海南椰文化和黎族、苗族“三月三”民俗為主要特色,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海南最有影響力的大型節慶活動。
1993年
4月7日,海南省政府出臺《海南省企業法人登記管理辦法》,率先實行“先上車后買票”的企業登記制度。辦法規定,凡在海南省設立的企業開業注冊、變更注冊、注銷登記等都可直接到工商部門登記。
9月9日,洋浦經濟開發區正式封關運作。該開發區占地30平方公里,由國務院批準設立,是當時中國惟一享受保稅區政策的國家級開發區。
1994年
1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機動車輛燃油附加費征收管理辦法》開始實施,取消島內公路上所有收費關卡,將公路養路費、道路通行費等合并為“燃油附加費”。這是海南率先在全國實行“一腳油門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費改革。
1995年
5月29日,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海南經濟特區企業國有資產條例》。該條例明確規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企業國有資產的運營方式采取“委托運營制”和“授權管理制”。
12月1日,’95中國國內旅游交易會在海口隆重開幕。這是當年旅游業剛發展起來的海南,難得一遇的旅游業盛會。
1996年
1月1日,由國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政府主辦的“’96中國度假休閑游重點在海南”開幕式在三亞亞龍灣舉行。從此“椰風海韻醉游人,休閑度假在海南”的口號為國人所熟知。
1997年
1月9日,國家“八五”重點項目、安裝我國第一套大顆粒尿素裝置的海南天然氣化肥廠一期工程正式投產。大化肥,成為海南新型工業的一張“名片”。
1998年
11月13日,’98(海口)全國冬季農副產品交易會開幕。隨后,冬交會每年舉行一次,至今已連續舉行19屆,成為國際性的熱帶農產品交易會。
1999年
5月24日,海口美蘭機場正式運營,由此揭開了美蘭機場發展新篇章,也開創了海南航空業發展的新紀元。
7月30日,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批準了《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它標志著海南生態省建設拉開序幕,海南生態文明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2000年
10月31日,海南率先實行落地簽證政策。對美國、日本、俄羅斯等21個國家持普通護照、5人以上的旅游團隊,在海南停留時間不超過15天,實行免辦簽證入境。落地簽證有力推動了海南旅游業的發展。
2001年
2月27日,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大會在博鰲隆重舉行。第二年4月12日,博鰲亞洲論壇首屆年會在萬泉河畔開幕。自此以后,一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成為亞洲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平臺。
2002年
12月20日,海南馬自達斥資2.5億元興建的總裝廠正式投產,年總裝能力從5萬輛提升到8萬輛,標志著海南汽車工業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2003年
海南成為全國少有的非典無疫區,適時提出加快發展生態產業,建設一流人居環境,把海南建成名副其實的健康島。“健康島”成為抗擊非典后海南發展的一塊金色招牌。
3月24日,中國民航總局批復海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在海南開展開放第三、四、五航權的試點工作。海南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開放部分航權的試點省。
2004年
4月1日,粵海鐵路西環線暨全線建成投產;12月5日,粵海鐵路客運開通,我國鐵路史上首對跨海旅客列車正式開行。
2005年
海南在全國率先實行城鄉九年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免雜費、課本費,還補助農村貧困寄宿生生活費。
11月9日,第十四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在三亞亞龍灣開幕。來自中外電影業界的電影人、媒體記者及社會各界嘉賓約千人出席了電影節開幕盛會。
2006年
11月10日,首屆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在海南拉開序幕,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環島賽已成為海南最具國際知名度的體育賽事,是面向世界宣傳和推介海南國際旅游島形象的窗口和名片。
2007年
9月24日,國務院批準設立洋浦保稅港區。這是我國繼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和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之后,設立的第四個保稅港區,也是我國在華南地區設立的首個保稅港區。
2008年
5月4日,北京奧運火炬境內首傳活動在三亞舉行。
2009年
9月14日,我國第四個航天發射場在海南文昌破土動工,標志著我國新建航天發射場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2014年10月,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基本竣工。文昌航天發射場是中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之一。
12月31日,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繼1988年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后,海南發展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圖為在海南旅游的外國游客。
2010年
12月30日,被譽為海南省基礎設施建設“一號工程”的東環高速鐵路正式開通。海南由此迎來高鐵時代。
2011年
4月20日,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實施首日,眾多游客迫不及待地涌入中免集團三亞免稅店內,爭相選購免稅商品。
2012年
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三沙市首府所在地永興島舉行。三沙市的設立,標志著海南在國家海洋戰略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2013年
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海南設立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并量身定做了9項含金量極高的特殊政策。海南由此開啟了“博鰲亞洲論壇的第二樂章”。
2014年
12月2日,海南省政府出臺《海南省企業登記制度改革十六條意見》,實行“先照后證”、注冊資本實行認繳制、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實行網上登記、企業注冊官制度、全面取消工商所有收費——海南商事制度改革全國領先。圖為儋州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發放首張“三證合一”證照。
2015年
6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十三次會議,同意海南省就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圖為海口西海岸建設新貌。
2016年
6月25日,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文昌首飛成功。這是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
2017年
4月25日,海南省第七次黨代會召開,大會號召全省人民凝心聚力,奮力拼搏,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努力實現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園、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和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三大愿景”。
總策劃| 郭志民 任小東 華曉東 吳澤明 翁朝健 林紹煒
執行策劃| 曹健 黃娟 程旺 吳卓 李英挺 朱和春 董純進 張成林
主編| 丁靜 傅人意 林容宇 蔡佳倩 羅安明
美編| 楊薇 張昕 陳海冰 孫發強 王鳳龍
圖片| 新華社 海南日報社
責任編輯:甘晨卉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