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創新、優化服務,浙江自貿區油品全產業鏈發展形成新動能
保稅油供應量實現一年翻倍
海南日報記者計思佳
“在這張電子地圖上,幾千個黃色圖標都是分布在舟山海域附近的船舶,10多個紅色圖標是加油船。去年我們的保稅油供應量達到225萬噸,同比實現了翻倍。”4月18日上午,在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保稅油調度服務中心,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海洋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調研員董振波向海南省考察團第七團介紹了浙江自貿區成立一周年以來,在保稅油供應方面取得的巨大突破。
浙江自貿區依托獨特區位優勢和產業特色,具有產業聚焦的特點——堅持把油品全產業鏈作為發展核心。
舟山位于中國東部黃金海岸線與長江水道的交匯處,東北亞的6條國際主航線經過舟山,進出寧波舟山港、上海港的萬噸以上國際船舶每年有2萬艘次以上。但過去由于通關程序復雜,油品價格偏高,每噸的價格和新加坡相差約20美元,在舟山加油的國際船舶比例并不高。
“家門口的市場都沒有守住,很可惜。”舟山市政協副主席、浙江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夏文忠感慨道。
2017年,浙江自貿區和東北亞保稅燃油交易中心同日掛牌運營,讓保稅油供應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
針對保稅油供應體制機制障礙,舟山將問題一一梳理出來,發布實施兩批共39項任務清單,積極破解供應中的突出問題。同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大膽突破傳統規制,優化業務流程,大幅壓縮供油時間、降低供油成本,大力提升保稅燃料油業務國際競爭力。
一年來,舟山先后向5家企業頒發保稅油經營資質,打破市場壟斷;“跨關區直供”模式讓供油船可直接給其他關區的船舶加油;“一船多供”突破了供油船連續供油每次都要辦手續的規定;“一庫多供”讓供油船可以從保稅油中心庫直接裝油給國際航船加注;“跨港區作業”讓供油船可以開到其他港區進行加油作業;24小時供油服務縮短船舶滯港時間,吸引更多船舶停靠加油……
舟山還積極為企業做好通關服務,爭取到“先供后報”的報關支持,開通了掛港加油船舶通航、通關特殊通道,方便外籍船舶加油,讓舟山成為全國的保稅燃料油價格洼地和服務高地。
“便利化服務為節省成本發揮了作用,每噸燃料油的成本平均降低了50元左右。”夏文忠介紹。
以保稅燃料油加注為基礎,浙江自貿區大力延伸國際海事服務產業鏈,推進國際船舶維修業務,集聚優質外供服務企業,引進國內外航運企業區域性總部落戶,支持開展航運保險、仲裁、交易等高端服務。
當前,浙江自貿區圍繞國際油品交易中心、國際油品儲運基地、國際石化基地、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及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國際化示范區的“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區”建設迅速鋪開,隨之帶動了綠色石化基地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海南要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應該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提前謀劃。舟山干部踏實肯干的作風,先做產業,再做服務、再做貿易的發展思想和步驟值得我們學習。”第七團成員、洋浦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任延新說。
(本報舟山4月19日電)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