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河南)自貿試驗區洛陽片區:
重大制度創新政策疊加 企業機遇無限
海南日報記者王玉潔
心臟、皮膚、角膜等人體組織器官再生技術正在進入試驗階段;第三代眼科OCT高速3D成像設備,在掃描速度、深度、清晰度等方面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為洛陽開展人工智能+科技服務……
4月18日,海南省考察團第十一團在考察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洛陽片區時,首先來到國家大學科技園,通過在這里孵化的企業了解洛陽片區的產業轉型升級開放發展模式,這些企業中既有拓展軍民融合產業的企業,也有從美國硅谷挖來的科技創新企業。
這些極具產業發展特色的企業緣何選擇洛陽片區?洛陽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胡加彬說:“洛陽擁有獨特的制度優勢,既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也是‘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我們把這些制度全部疊加在洛陽片區上,為洛陽片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就這樣,洛陽片區在運行之初就牢記自貿區“為國家試制度”的戰略定位,發揮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通過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雙自聯動”,產融合作和軍民融合的“雙合驅動”,實現發展的轉型升級,推動豫西北各市與洛陽聯動發展。當下,格力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銀隆新能源產城融合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中浩德跨境電商、萬邦冷鏈物流園等5個專業園區正在建設當中。
“各類制度創新政策的相互疊加,有助于推動各類創新平臺的相互補充,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凝聚更強勁的發展動力,釋放更多改革紅利。”胡加彬介紹,目前洛陽片區產業優勢明顯,已打通政產學研深度融合、軍民企地對接轉化、市場化運作和人才成長“四個通道”,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四鏈融合”,在10大科技園內孕育出國家級孵化載體9家、省級孵化載體9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8家。
記者了解到,為了健全組織架構,洛陽片區成立片區管委會,定期研究重大改革事項,并借鑒上海首席信息官(CIO)制度,聘用中興公司兩名高管為首席信息官和信息官,聘請深圳城規院專家,高起點編制“多規合一”綜合規劃,其中包括產城融合模式、制度創新研究、土地二次開發等7個專題。
戰略定位起點高,頂層設計概念新,為洛陽片區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而營造優良的創新環境、營商環境則需要面對持久話題。2017第六屆創新創業大賽先進制造行業總決賽等高端賽事活動,為洛陽片區鏈接了國內外優質創新創業資源,并吸引清華激光等近百個大賽項目落戶洛陽片區。
“除了抓好‘放管服’改革,我們還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使得企業申請材料精簡了83%以上,審批服務事項精簡了88%以上。”胡加彬說,他們同時開通了河南省首個線下咨詢窗口——洛陽片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方便企業咨詢。企業填一張單即可網上同步提交海關、檢驗檢疫、外匯等部門審核,通關時間縮短了69.8%。
此外,為了深度對接國際貿易規則體系,抓好綜合保稅區、鐵路口岸、航空口岸三大開放平臺建設,洛陽片區重點打造洛陽絲路跨境點上小鎮、洛陽——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產業園、洛陽——巴基斯坦瓜爾達港產業園等開放載體,以重大項目建設帶動片區雙向發展。(本報洛陽4月19日電)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