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創新通關機制,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推動貿易便利化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海南日報記者況昌勛
貨物進出口申報時間從原來4小時減少至5-10分鐘;船舶進出境申報時間從原來36小時減少至2.5小時以下。這,就是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速度。
“這窗口的速度,快了不是一點點。”4月16日,福建省電子口岸管理中心主任柴勇向前來考察學習的海南黨政代表團第二團介紹,福建國際貿易業務基本實現“一個界面、一點接入、一次遞單、統一反饋”的全流程辦理,涵蓋了外貿企業資質辦理、原產地證企業備案、貿易許可、稅費支付、結(付)匯等主要外貿環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海南,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信息化平臺。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貿易更便捷、更安全至關重要,而建設單一窗口是各國促進電子貿易便利化、優化營商環境普遍做法,可以有效在大通關中減少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從而優化營商環境。
海南如何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福建提供了有益經驗。
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入選全國自由貿易試驗區8個“最佳實踐案例”之一,已實現了“單一窗口+政務服務”“單一窗口+數據共享”“單一窗口+金融服務”“單一窗口+特色服務”等四大功能,聯通30多個業務部門。
“把國際貿易主要環節的相關業務集中到網上來辦,讓數據‘跑路’代替人員‘跑腿’。”福建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建設單一窗口,最關鍵的就是匯集各口岸監管單位的業務數據信息,打通口岸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
據悉,福建省商務廳抓住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設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有利時機,主動會同福建省口岸監管相關單位,研究制定《福建省電子口岸公共平臺(省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數據管理辦法》,與建設單位簽訂數據保密協議,終于打消國家主管部委原先的一些顧慮,支持向福建開放業務數據通道和接口——
海關總署和質檢總局率先向福建單一窗口開放H2000系統和CIQ2000系統數據通道,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貨物申報“一單兩報”;
中國電子檢驗檢疫ECIQ主干系統率先與福建單一窗口對接,創新實施“雙模申報”模式,企業報檢可在客戶端或瀏覽器兩種模式自由選擇,還可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查詢數據;
……
與此同時,福建省還積極推動與其他省份和境外信息交換更能,在與上海、天津、廣東、江西等省市跨關區、跨檢區信息互換、執法互助、監管互認,與中國臺灣地區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互聯互通方面進行了嘗試與探索。
此外,商務部和國家貿促會、質檢總局率先向福建開放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和原產地企業備案系統接口,支持在福建單一窗口上合并辦理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和原產地證企業備案登記,將原需跑三家單位現場辦理的業務優化為只需在單一窗口上一次申報就可同時完成三家單位的備案工作。邊檢將原需到口岸現場辦理的登輪證、搭靠外輪證、隨船工作證等七種證件,依托單一窗口在互聯網上辦理。
“看了福建的模式很受啟發。海南的稅務部門都是‘單打獨斗’,福建的稅務部門和商務部門聯合起來,更加方便納稅人了,另外出口退稅無紙化辦公也值得我們學習。”海南省國稅局局長于智廣說。
隨著福建單一窗口建設的不斷深入,加大了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延伸擴展銀行、外管、稅務、信保等相關金融系統,為貿易企業提供進出口付匯、出口小微企業信用、為海關特殊監管區內企業分送集報業務提供涉稅分段擔保等金融服務業務辦理。
福建單一窗口主要做法是,由省商務廳(口岸辦)牽頭,成立省電子口岸管理中心,組建福建省電子口岸運營服務公司,支撐平臺建設,制定數據安全管理、運行維護等專項制度保障平臺運行。同時,高標準規劃,聘請國際首個單一窗口設計商和運營商——新加坡勁升邏輯公司參與。
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姚磊說,海南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就要對標國際先進,理念要先進,應用手段要更超前,適應海南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目前省商務廳已經啟動了該項工作,將盡快推進海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本報福州4月17日電)
責任編輯: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